串接操作符是会影响
程序的性能的。性能问题从何而来呢?归根结底就是String类的非可变性。既然 String对象都是非可变的,也就是对象一旦创建了就不能够改变其内在状态了,但是串接操作明显是要增长字符串的,也就是要改变String的内部状态,两者出现了矛盾。怎么办呢?要维护String的非可变性,只好在串接完成后新建一个String 对象来表示新产生的字符串了。也就是说,每一次执行串接操作都会导致新对象的产生,如果串接操作执行很频繁,就会导致大量对象的创建,性能问题也就随之而来了。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jdk为String类提供了一个可变的配套类,StringBuffer。使用StringBuffer对象,由于该类是可变的,串接时仅仅时改变了内部数据结构,而不会创建新的对象,因此性能上有很大的提高。针对单线程,jdk 5.0还提供了StringBuilder类,在单线程环境下,由于不用考虑同步
问题,使用该类使性能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三、String的长度 我们可以使用串接操作符得到一个长度更长的字符串,那么,String对象最多能容纳多少字符呢?查看String的源代码我们可以得知类String中是使用域 count 来记录对象字符的数量,而count 的类型为 int,因此,我们可以推测最长的长度为 2^32,也就是4G。 不过,我们在编写源代码的时候,如果使用 Sting str = "aaaa";的形式定义一个字符串,那么双引号里面的ASCII字符最多只能有 65534 个。为什么呢?因为在class文件的规范中, CONSTANT_Utf8_info表中使用一个16位的无符号整数来记录字符串的长度的,最多能表示 65536个字节,而java class 文件是使用一种变体UTF-8格式来存放字符的,null值使用两个字节来表示,因此只剩下 65536- 2 = 65534个字节。也正是变体UTF-8的原因,如果字符串中含有中文等非ASCII字符,那么双引号中字符的数量会更少(一个中文字符占用三个字节)。如果超出这个数量,在编译的时候编译器会报错。 对String类的理解网上有很多的
资料,个人觉得很多都是错误的,错误的解释危害性更大。所以为了解释清楚,就来看代码,代码运行出的结果才是最具有说服力的。说明:以下都是个人的理解,欢迎指正。 Java代码 复制代码 1. public class StringTest { 2.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3. String str1 = new String("abc"); 4. 5. String str2 = "abc"; 6. 7. if (str1 == str2) { 8. System.out.println("str1 == str2"); 9. } else { 10. System.out.println("str1 != str2"); 11. } 12. 13. String str3 = "abc"; 14. if (str2 == str3) { 15. System.out.println("str2 == str3"); 16. } else { 17. System.out.println("str2 != str3"); 18. } 19. 20. str1 = str1.intern(); 21. 22. if (str1 == str2) { 23. System.out.println("str1 == str2"); 24. } else { 25. System.out.println("str1 != str2"); 26. } 27. 28. String str4 = new String("abc"); 29. str4 = str4.intern(); 30. 31. if (str1 == str4) { 32. System.out.println("str1 == str4"); 33. } else { 34. System.out.println("str1 != str4"); 35. } 36. } 37. 38. } 运行结果: str1 != str2 str2 == str3 str1 == str2 str1 == str4 看看运行结果后,给出我自己的理解说明: 1、String有一个所谓的String pool,这是一个什么东西呢,我理解是它是堆(heap)上特殊的一个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