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IT精细化管理和财务监管力度增强的双重驱动之下,IT资产管理终于从传统的资产库跟踪领域“鱼跃”而出,快速向IT系统管理平台的核心游弋。
大约在5年前,资产管理还局限在一个非常狭窄的范畴以内。当时,资产管理软件的主要任务是记录和跟踪企业的物理资产,包括硬件及部分软件的配置情况、使用者归属等信息,这些数据通过简单的机械化操作或纯手工方式导入到一个类似Excel表格的资产清单中,以方便用户查看。那时候,不少主流的网络管理套件通常都具有资产管理模块,而由于此类产品功能单一(实质上就是一个小型数据库),不少企业选择自行开发这样的软件。
应用的低门槛并没能带动资产管理的大众化。由于缺乏对资产信息的实时追踪、属性标记、多样化展现及变更管理等能力,资产管理一直处在深井之中,与企业业务的隔阂久久不能弥补,这使它长期“游离”于企业IT管理平台的核心以外。
“潮落之后是潮起”。在IT管理方法改进、法规遵从、财务管理、安全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下,资产管理迅速从边缘“游向”主流。如今,资产管理软件的工作范围已经远远超越了简单的硬件资产信息跟踪,它可以在物理资产库的基础上,集成来自ERP、CRM等应用系统的信息,同时发现和更新合同、许可证、软件计费等与业务相关的资产数据。
除了技术的演进外,资产管理在IT管理领域内的地位也不断提升。随着ITIL等最佳实践框架被广泛地运用到IT服务质量控制体系,资产管理已经成为支撑IT运营的一个关键组件。同时,IT架构的调整又给资产管理带来新一轮利好。在CMDB(配置管理数据库)IT管理新核心的地位得以确立后,资产管理与服务管理、配置管理、策略管理一起,成为紧紧包裹CMDB内核的关键模块。
然而,初现的曙光仍不能照彻整个资产管理领域。对很多企业来说,它仍然是可有可无的东西,其资产发现与跟踪、业务关联等特性尚未得到足够重视。而由于资产管理项目的执行将牵动财务、行政等非IT部门的流程调整,因此它将比其他项目遭遇更多来自企业固有组织结构的阻力。刚刚跃上潮头的资产管理注定要经历一段艰辛的破冰之旅。
殊途而同归
在挣脱传统资产库桎梏的征途中,资产管理技术革新的风云早已几番变幻。为了更有效地管理IT资产,实现对IT基础设施复杂和动态信息的实时跟踪,众多软件企业投入了极大的热情和智慧进行领域内的技术创新。
其中,重量级的国际软件巨头仍然扮演着领导者的角色。在BMC、CA、HP最新的系统管理产品架构中,资产管理居于接近核心的显要位置。以BMC为例,在其著名的实现BSM(业务服务管理)的8条RTV(成就价值之道)路径中,资产管理与发现位居其一。从RTV的体系结构上看,资产管理与变更管理、能力管理、服务水平管理(SLA)以及服务台构成了一个围绕CMDB的闭环。产品方面,BMC的Remedy Asset Management承诺在IT资产生命周期的每个阶段跟踪和管理IT资产及其不断变化的配置关系,并且将不同来源的资产信息集成到统一的视图之中。
2006年,HP软件刷新了OpenView产品架构。在最新的三层结构中,资产管理被归入IT流程自动化的中间层,成为支撑业务变化管理的技术之一。资产管理的潜在价值一直为HP所关注。在2005年,HP软件更是花费4.25亿美元巨资收购Peregrine,以增强其在资产管理领域的竞争实力。据悉,HP软件针对Peregrine与帮助台、配置管理等对象的整合工作已经启动,Peregrine的资产管理性能将被“消化”到Openview的其他产品之中。
与BMC和HP相比,CA更强调对资产管理的全面性。在CA的产品家族中,有5~6个软件具有资产管理能力,其中包括主打产品Unicenter Asset Management,以及实现软件分发、远程控制、补丁管理、桌面DNA管理、资产生命周期管理的相关产品。
四大系统管理软件厂商联手推动的技术革新中,IBM的套路与众不同。除推出Tivoli License Manager等单品外,IBM在资产管理方面一直没有明显的动作,技术收购和主动的技术储备迟迟没有发生。不过,IBM也有自己的想法。对于个性化需求特征强烈的应用,IBM更愿意把这部分工作交给不同地域的合作伙伴来操作。目前中联集团等公司基于Tivoli平台开发出面向电信、金融、保险等行业的资产管理解决方案,并已经实现了规模化的服务交付。
在被大公司一致看好的同时,资产管理也成为中小软件企业的掘金良地。Altiris、LANDesk、MRO Software、Novell、Provance等公司相继推出了资产管理套件,相比大公司的产品,这些专用型产品的特点是,通用性和灵活度更强,功能挖掘更加深入,但集成与扩展能力相对薄弱。
虽然方向不同,但目标却是一致的。无论勾画的技术蓝图如何,大家的目标只有一个,即实现对IT资产完整生命周期的管理。目前,软件对IT资产的控制能力已经足够强大,能够实时管理企业中有形(PC、笔记本电脑、网络设备、软件等)和无形(租用服务、许可证、服务合同等)的IT资产,很多产品还兼具有代理和无代理的资产清单功能,以方便用户针对自身网络情况做出选择。而专门的资产生命周期管理软件也已面世。
挑战摩擦力
IT应用环境有着永恒的摩擦力,正如我们所生存的世界一样。再锐利的技术,“落地”时也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或挫折,资产管理亦如是。
中联系统有限公司在资产管理领域与IBM保持着紧密的合作,他们开发的资产管理解决方案已经拥有了一定数量的用户。不过,作为增值应用的一种,资产管理模块基本上是随同管理平台进入企业的,用户对资产管理个体的兴趣并不浓厚。
中联集团IT管理解决方案事业部的高级经理郑雄表示,网络和系统监控仍是国内企业关注的焦点,资产管理的实施序列靠后,用户一直没有表现出强烈的应用需求。“恒安标准人寿是我们遇到的一个特例”郑雄说。据他介绍,从项目启动伊始,恒安标准人寿就将资产管理放在首位,流程管理、应用监控放在其后。他们将资产管理软件部署在300余台PC上,在实现软硬件清单管理的同时,建立了严密的非法软件监控体系,有效地规范了客户端的应用行为。
“但这样的用户太少了”,郑雄感慨道。究其原因,他认为主要的阻力来自企业的组织架构。资产管理技术的引入将改变行政部门管理IT资产的普遍状况,而这种涉及职责和权力的行为推进难度可想而知。“实施的动力只能来自企业自身,加强IT审计、核算的需求最终将‘烘热’资产管理”,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