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在课堂上常会遇到一些“尴尬”的事。如,叫错了学生的名字,或者布置作业,全班齐声反对等。一些经验不足的教师,很容易被班级的一片声浪吓得大脑一片空白,转而认定班级无理取闹,使尴尬气氛僵持乃至恶化。其实,在不慌张,不生气的前提下,教师完全可以运用暗示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故作迷惑唤自尊
教师正在上课,突然,有人在教室的后面响亮地骂了一句脏话。全班愕然。有人咧着嘴巴但是没有笑出声来,目光闪闪地观望着老师。
教师假装迷惑地望着刚才发出声音的角落,很轻很轻地问:
“谁发这么大的火呀?”教师这句话有四层暗示用意:
(一)轻柔的疑问语气,在全班惊愕中表现出教师惊人的自制力,显示了驾驭困难局面的魄力和艺术。
(二)使用疑问句,表白教师对骂脏话不会立即简单地就事论事,而是倾向于认定事出有因。
(三)委婉地谴责了骂脏话是极不理智的违纪行为。
(四)问话结尾添上一个语气词“呀”,使问句从质问柔化为询问语气,从而对骂脏话的学生表现出长者的理智和大度。
蒙强满面通红,眼睛恼怒地瞪着老师,身体却不由自主地侧向右后方。在他的右后方,邱林红着脸,缩起脖子,勉强和老师对视了片刻,然后目光移开,僵直地望着黑板。
“我看出来了。蒙强。请你告诉我,谁惹你啦。”
“邱林烧我的裤子!”
“是吗?”教师把“是”字念得很重很长,并且转了个弯,用十分惊讶的语调问,目的是给神情暧昧而固执的邱林施加压力:
“邱林!是这样吗?”
邱林脸色刷白,犹豫了一小会儿,终于站起来,支吾着:
“我不是故意的!”邱林可能在撒谎,但是他似乎发现今天这件事儿自己闹得过分了一点儿。
“谁说你是故意的?”教师采用这样一个反问句,有很复杂的暗示意念:
(一)面对邱林的犹豫,教师明白,在课堂上,在这种尴尬的情势下,很难弄清邱林是在有意地还是无意地肇事。但是为了争取蒙强尽快认错,必须迫使邱林率先就范。于是教师在这里断然反问邱林,“谁”念得很重,句尾的“的”声调上扬,表明了自己强硬的立场,威慑对方。
(二)教师的这个反问句是用疑问句间接表达肯定的态度:我不追究动机。但是,我希望看到你们认错的态度!
(三)教师的这句话还有另一层暗示:“我和蒙强都可以同意你是无意的”。这是在引导邱林走出困境:诱使邱林公开承认错误,从而为直接的肇事者蒙强公开向全班道歉缓和气氛。
(四)这个反问句让邱林还可以理解出这样一层意思:我怎么会相信你邱林会故意同我作对?其用意是让邱林尽快从错误的旋涡里爬上岸来。
“我道歉,向蒙强,向老师,向全班同学。”果然,在老师的威慑和诱导下,邱林机敏而又爽快地认错了。动机当然是逃脱惩罚。
“邱林能够爽快地认错,可见他不是存心跟大家过不去!”教师立即认可了邱林的道歉,目的是暗示蒙强:你看,认了错就会没事的。轮到你了,蒙强,能够爽快些吗?为了让蒙强进入主动心态,教师特意征求蒙强的意见:
“蒙强,你接受邱林的公开道歉吗?”到了这时候,蒙强才意识到应该站起来。他站起来,小声地说:
“接受。我也不对。我破坏了纪律,对老师、同学不礼貌。”碍于情势,蒙强勉强地接受了邱林的道歉。其实,他正在为自己的失礼而深深地羞愧,他还在记恨惹他丢人现眼的邱林。
“别太难过,蒙强。这次的失误有可能换来你一生的礼貌待人!”
“让我们为他们的勇气和进步鼓掌,好吗?”全班由衷地随着老师一起鼓掌。
在这个案例里,蒙强骂脏话的潜台词是:“邱林,你太过分了,我要告你!”而教师问蒙强“谁惹你了”,潜台词是:“那么好吧,我听你说。”就这样,师生之间穿越语面的误区,破译了语言深层的信息代码,从而凭借直觉达到了交流和沟通,这是消除尴尬的关键语句。
婉曲点拨唤自省
暑期里的一个下午,教师去给体育系函授生上应用写作课。只有三名女学生。教室里脏乱不堪。
他向三位同学一笑,然后挨个察看课桌抽屉。终于,他找到了一块灰色的干得僵硬的抹布,默默擦拭讲桌。教师盘算出,还有21名男生在酣睡,来的三名女生也处于睡意朦胧中。她们是好学生、班干部,但是,她们没精打采地零散地坐着。显然,她们对今天下午开课没有信心。擦完讲桌之后,教师问一位一直注意着他的女生:
“要抹布吗?”这句话问得很随和,表示教师情感上比较接近对方。这样问能使对方出于情面勉强接受教师的委婉建议。教师知道对方想告诉他什么。但是,如果让对方说出来,一般都是消极地替班级解释,甚至是善意地建议教师调课。这需要他花很多口舌劝说她们。他不想面对这种被动局面。他要暗示班级自己决心上课。于是他说:
“我去洗洗抹布。”
“我去吧,老师。”
“不。我比你熟悉这里。”教师很快洗完抹布转来,递给女生。
待那女生接过抹布,擦完面前的一张课桌之后,教师又问另外两人:
“都擦擦好吗?”到此时,教师表现自己上课的决心已经整整5分钟了。该彻底打消那两名女生不想上课的念头了。
待大家都擦好了,教师又建议:
“我们来把桌椅摆好。”三名女生赶紧跟着老师一起认真地摆放桌椅。
“上午跑了8公里。大家都累坏了。好久没这么跑了。”女生们向老师简洁地报告缺课的客观原因和主观原因。气氛转向活跃。她们隐约地为班级辩解,不过从她们友好的语气里,能听出已经放弃了劝阻老师上课的意图——毕竟,教室清洁都弄好了,上课是顺理成章的事。
“8公里?你们也都跑了?了不起!学体育的,真的全靠吃苦精神!好啦,我们坐一会儿吧。可是,我心里怪不自在的。你们尝过给三个学生上课的滋味吗?”教师坐下,尴尬地一笑,沉默。教师说破内心的尴尬,接着用沉默予以加固。他想利用自己的被动来提升对方刚刚萌发的准备上课的意念,最好能够激发她们拉老师一把的英雄气概。
“我去叫男生!”终于,一位女生自告奋勇地站起来说。
“什么?你去叫醒他们?方便吗?”其余两位女生哈哈大笑起来。
教师这才明白,那位女生的男友也在睡觉;而三名女生之间,在应该谁去催男生的人选上,刚才还悄悄地发生了这么有趣的一场马拉松赛跑。
“谢谢!可要温柔些哟!”教师快活地致谢,不禁被眼前的局势所鼓舞,也加入到另两位女生的调侃之中去了。
后来,男生陆续到齐。班级被老师非凡的细心震动了,接下去的三天函授课上得十分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