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米洛先生是一位著名的心算家,不管你给他出多么复杂的难题,他都能立即得出正确的答案。在他的心算史上,还从来没有被人难倒过。
这天,一位年青的心理学家从远方慕名而来。他要亲自考一考这位著名的心算家。年青的心理学家微笑着和心算家打过招呼后,心算家很客气地请他随便出题。
“一辆载着283名旅客的火车驶进车站,这时下去35人,上来85人。”心理学家不紧不慢地开始出题了,心算家听了轻轻一笑。
“在下一站下去25人,上来76人;”心理学家出题越来越快,“在再下一站下去61人,上来69人;再下一站下去27人,上来35人;再下一站下去43人,只上8人;在再下一站又下去54人,上来99人。”这时,主考人简直说得喘不过气来。
“还有吗?”心算家有点同情地问心理学家。
心理学家说:“没了,卡米洛先生。”
心算家刚想说出车上有多少旅客,心理学家却抢着说:“不过我现在并不想知道车上还有多少旅客,我想知道的是,这趟列车究竟停靠了多少站?”
这时,著名的心算家一时呆住了。
心算家为什么答不出心理学家的问题呢?心理学家又是怎么难住心算家的呢?分析起来,原因是:按照一般的思维规律,心理学家问的问题应该是车上还有多少乘客,而不是列车究竟停了多少站。心算家是按一般思维规律去想车上还有多少乘客,而没有去想列车究竟停了多少站,这就使他的思维有了一个空子。心理学家恰恰钻了他思维的这个空子,所以把他难倒了。
钻空子,在不少人看来,是一种不够潇洒、不够磊落、缺乏风度的方法。就词的感情色彩来说,它也不是个褒义词,但从思维的角度来说,钻空子却是机警和智慧的表现,往往能轻而易举地击败对手,使自己牢固地立于不败之地。说话要尽量避免被人钻空子。如果被人钻了空子,小则处于尴尬的境地,大则会上当吃亏。那么,说话时应该怎样避免被人钻空子呢?
★不要过于绝对
说话不能说得太绝对,要说得尽可能辩证一些,留有一定的余地,比如你说“现在读书就是为了将来挣大钱,娶美女”,这话就说得过于绝对了,因为它概括一切了,把所有的读书人都包括进去了,这显然是违反客观实际的。如果说“现在有些人读书就是为了将来挣大钱,娶美女”,那别人就没空子可钻了,因为加了“有些人”,它只是指部分对象了,而部分人确实是这样的。
★避免概念模糊
说话时,往往会涉及到一些具体概念,对有些概念,特别是时间、地点、数量或大小等方面的内容,要尽可能给予明确的限制。比如张三向你借复读机时,如果你这样说:“复读机我平时也要用的,现在我借给你,但不能借你时间太长。”对这句话,假如张三要钻空子的话,他十天半月不还也没有关系,因为这里的时间概念是一个模糊的概念,它没有具体的界限。
★不要前后矛盾
自己所说的话,前后要始终一致,这个“前后”是指对同一件事、同一时间,或同一种现象,要观点保持一致,如果说法不一,或者相反,或者有出入,那么,别人就会抓住你的矛盾进行否定。比如关于班级里要不要成立文学社的问题,有一个同学这样说:“我认为没有必要,因为我发现我们班级里爱好文学的人并不多,再说学校已经有文学社了,而且活动也是经常进行的。要么换一个名称,例如‘文学沙龙’、‘文学兴趣俱乐部’什么的。”这话就很容易被人诘难:“你不赞成成立文学社,又赞成换一个名称,那么,文学社与文学沙龙、文学俱乐部有什么区别呢?”要说出它们之间的区别,恐怕是很难的。
★不要留有破绽
破绽,就是话语中的漏洞。有时,话语的基本意思是对的,但因为有了一个小漏洞,别人就可能抓住这个漏洞,来否定整个意思。例如在北大首次辩论赛中,历史系与国政系就“仓廪实而知礼节”展开辩论。正方历史系在论证历史与文化的关系时,提出:“在德国这样经济发达的国家,产生了巴赫、贝多芬、门德尔松等伟大的音乐家……”反方国政系立即抓住正方论据中出现的“贝多芬”进行反击:“对方错了,贝多芬恰恰是在贫困交迫的情况下才写出《命运交响曲》这样辉煌的作品的。”谁知,正方错上加错:“那他也必须在吃饱饭的情况下才能进行创作呀!”反方步步紧逼:“那么请问,贝多芬在哪一顿吃饱了之后才写出《命运交响曲》的?”在这个事例中,由于反方抓住了正方的破绽,正方被问得哑口无言。假如正方没有说到贝多芬,那么,反方就没有辫子可揪了。
★提前消除歧义
汉语语意丰富,一个词往往包含了许多意义。有些词,根据上下文只有一个意思,有些即使结合上下文,也可以有多种理解,这就是歧义。为避免让人钻空子,可提前消除词的歧义。否则,则易陷入被动或困境。鲁迅先生在厦门大学任教时,校方曾召开一次专门会议,无理削减一半经费,遭到了与会人员的反对。校长林文清不但不予理睬,反而阴阳怪气地说:“关于这件事,不能听你们的。学校的经费是有钱人付出的,只有有钱人,才有发言权。”他刚说完,鲁迅先生摸出两个银元,“啪”地一声扔到桌子上,铿锵有力地说:“我有钱,我有发言权。”校长措手不及,哑口无言。这里鲁迅巧妙地运用“有钱”的歧义,将对方推入窘境。
★留心同音异义
有些词声音相同,而意义和词形却完全不同。说话是只闻其声而不见其形的,因此很容易被人钻同音异义的空子。据说清代海州知州卫哲治为官清廉,铁面无私。而当地富豪洪发云凭借与乾隆的亲戚关系,勾结官府,无恶不作。卫哲治决心除暴安良,他将洪发云的罪恶逐一列举,连同处决洪发云的奉本送给乾隆。半个月后,卫哲治被召进京,乾隆说:“此事我知道了,洪发云是出家之人。罢了,罢了。”卫哲治听后,起初心里一凉,转而一想,又十分高兴。回海州后,传令将洪发云用两条犍牛套上铁耙耙死。海州百姓无不拍手称快。这里,卫哲治利用“罢”与“耙”的同音,把乾隆说的“罢了,罢了”故意曲解成“耙了,耙了”,巧妙地钻了空子。
钻空子,说到底就是乘虚而入。就其内容来说,又有两层:一是想方设法钻对手的空子;二是提防被对手钻了空子。当你和对手竞争时,如果你是主动出击者,就必须冷静地分析一下对手,哪些是强处?哪些是弱处?有什么缝隙可钻?一般说来,强处的背后往往是弱处。因此,认清了对手的强处,其弱处也往往暴露出来了。如果你是防守者,那就要有全局观念,要通盘考虑,积极防备弱处,以免被对手钻了空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