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网学 原创论文 原创专题 网站设计 最新系统 原创论文 论文降重 发表论文 论文发表 UI设计定制 论文答辩PPT格式排版 期刊发表 论文专题
返回网学首页
网学原创论文
最新论文 推荐专题 热门论文 论文专题
当前位置: 网学 > 设计资源 > 免费资料 > 正文

中国“德育”的若干理论问题

论文降重修改服务、格式排版等 获取论文 论文降重及排版 论文发表 相关服务

【编者按】网学网免费资料频道为大家收集整理了“ 中国“德育”的若干理论问题 “提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就事实层面来说,我国如今不仅实施 “道德教育”,而且实施“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和所谓“心理品质教育”。撇开这些“词”与 “概念”不谈,就其内容来说,不仅必要,而且合理。这是由于在现实社会中,道德价值观念与规范只是社会价值规范体系中一个起码的层面;在现代社会价值规范体系中,除此以外,还有其他社会意识形态,它们对社会成员的价值观念、人生观念、世界观念和行为都有一定影响,还有法律、政治、学术等行为规范、公共生活规则以及行政纪律,制约社会成员的行为,以便维持社会稳定,使社会生活有序地运行。为此,客观上需要通过教育不仅使学生道德社会化,还要使这些个体法律社会化、政治社会化,成为合格的有社会责任感的公民。故不可谓实施这些教育不合时宜;问题在于“德育” 一词并不足以表达它对所指称的对象。

    2.说到“德育”一词和“德育”概念的关系,有道是“名无固宜,约无此命约定俗成谓乏宜,异于约则谓之不宜”;“名无固实,约之以命实。约定俗成谓之实名”(荀子·正名》) 这就是说,事物的名称是依据人们共同的意向而制定的,因而为人们所承认和遵守后来把根据共同习惯或共识固定下来而为大家所承认的事物,也称为“约定俗成”。依照此理,可以赋一个词以约定的含义;问题是“德”即 “道德”为历史形成的含义,沿用已达几千年之久。至今在一般人的心目中“德”与“非德”、 “德”与“失德”的界限并不含糊,“德育”即“道德教育”早已约定俗成。尽管广义“德育”也已实施多年,它现今的含义亦属尽人皆知,但并未由此而改变近代以来长期流传的“道德教育”概念。意味着它事实上并未约定俗成。执行者只把它看成是长官意志,专业工作者把它看成是 “业余”的见地,迄今经常就这个问题发生争议,其深层原因盖在于此。现行“德育”名不副实,往往给实践带来一些本来不该发生的问题。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学首页 | 原创论文 | 计算机原创
版权所有 网学网 [Myeducs.cn] 您电脑的分辨率是 像素
Copyright 2008-2020 myeducs.Cn www.myeducs.Cn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09003080号 常年法律顾问:王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