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国进民退”是个复杂的现象。本文从辨别“国进民退”现象的真伪出发,指出目前在我国经济领域“国进民退”现象是客观存在的。并就“国进民退”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具体分析: 既有近期金融危机的影响,也是 30 年来渐进式改革的必然产物,更是现阶段政治体制现状的一个反映。
【关键词】国进民退; 经济改革。
一、关于“国进民退”的真伪问题。
“国进民退”,严格地讲,定义的是一个经济结构调整的过程,具体指的是在所有制结构上,国有经济比重上升,民营经济比重下降。从全国工业企业自2008 年金融危机以来,关于“国进民退”的争辩骤然升温。就是否存在“国进民退”现象,有两种截然不同的看法。
市场派的大部分学者认为“国进民退”现象是存在的。吴敬琏认为,“10 万亿元贷款一下去,主要是贷给了各级政府和国有大企业,大量民营小企业贷款日益艰难。这样就出现一个‘挤出效应’,发生了‘国进民退’。”
还有诸多学者列举了种种“国进民退”现象。如近些年来,国有经济在一些重要的基础性行业中的主导地位不断增强,行业集中度也随之提高,如石油石化、钢铁、金融、电信、铁路等,这些行业大都是利润丰厚的垄断行业,国企巨头们甚至在金融危机期间也总是“旱涝保收”,与惨淡经营的民营企业形成鲜明对照。
而与此同时,也有很多论者认为,我国经济总体上并不存在所谓的“国进民退”。有论者认为,把个别地区少数私营企业因受金融风暴影响办不下去接近破产的事渲染成“国进民退”,是把个别说成一般。改革开放以来,私营经济从无到有、从少到多,其规模和比重都在大幅度地“进”,谈不到什么“退”。
本文认为,“国进民退”现象在近年来还是客观存在的。“市场派”学者和评论家们关于“国进民退”的批评并不是没有一点根据的,这至少说明这些年来民营经济发展得并不如预期中的好。
二、对“国进民退”现象的原因分析。
邓伟等人指出,“国进民退”并非市场公平竞争的结果,而是受国有企业过多的留存利润、歧视性的产业政策、国有银行的信贷支持以及地方政府对中央国企的支持等体制性因素扭曲所致。
保育钧认为,“中国现在的重组并不是以市场为导向,体现的并非优胜劣汰,而是国企拿着国家注资和银行优惠贷款来并购。
这样的资源分配对经济的健康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都是不合理的,意味着市场化进程的倒退。”
笔者认为,“国进民退”是个复杂的现象。其出现的原因,既有近期金融危机的影响,也是 30 年来渐进式改革的必然产物,更是现阶段政治体制现状的一个反映。
1、金融危机的影响。
改革开放以来蓬勃发展的民营经济主要集中在竞争激烈的出口市场和下游产业。而历次经济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影响主要还是在这些行业。所以,客观地讲,金融危机之下,市场优胜劣汰必然导致部分民营企业经营困难或倒闭。此时,民营企业最需要的是获得国家扶持以应对危机。但是,国家应对金融危机的措施非但没有对民营经济以公平的支持,而是把支持力度大多投向了国企。
这对于民营企业无异于雪上加霜,导致出现“国进民退”的现象。
2、渐进式改革的必然反复。
1978 年来的渐进式改革是在承认计划经济体制有相当优越性的前提下进行的。实际上当时的进行经济体制改革是迫于经济困难的压力而不得不暂时放开市场。这也隐含着一旦情况好转就有可能放弃市场化改革,重走回头路的逻辑认识。这从国家政策对民营经济的认识就可以看出来。先是有益“补充”,再说是组成部分。正是因为渐进式的改革,长期以来我们没有彻底清算计划体制的弊端,仍然把他看成社会主义的基础与标志,所以长期以来在制度上对国有经济的偏好与对民营经济的歧视并存。
正是如此,国有企业一直享受着国家的宠爱与政策扶持。首先是资金优势。国有企业的资金优势是一种先天优势,其背后都一定程度上隐含着政府的支持和担保。其次是市场准入政策。我国在民航、铁路、电力、石油、电信、邮政、烟草、市政公用事业等领域实行严格的市场准入政策。
3、现阶段政治体制的反映。
从政治层面来讲,目前我们的政治制度远未达到现代化的程度。改革三十年后的今天,过分迷信政府能力的思想还很有市场。
在某些领域还在重复这样的故事,政府至今还频频越权管了一些市场本身能够做好的事情。国家权力的蔓延在经济领域的反映就是国家主导社会经济发展的欲望与力量越来越强。在崇尚“国家万能”的政治逻辑下,国有企业,尤其是大型央企被认为是国家主导经济的支柱。央企也就在国家的呵护培育下越来越强。曾几何时,以前待遇低下、几乎无人问津的大型国企职位,如今已成为求职者的“香饽饽”,反映的就是国企地位的上升。当国家控制经济的欲望越来越强烈的时候,与央企们追逐利润的需求结合,自然国有经济就在几乎所有经济领域蔓延,从上游到下游,从制造业到服务业,国企的身影无处不在。
政府干预经济是市场经济应有之义。但是,政府干预的着力点不能放在那些市场无能和无效的地方,在市场有效的领域,政府不应当越权干预。政府的干预是为保障市场竞争能够顺利地、公平地进行,保证市场主体能够正常经营; 那些阻碍市场竞争、影响企业自主经营的政府干预是有害的。其实,现在美国政府的干预是为了拯救企业,绝不是搞国有化; 是为了拯救资本主义,绝不是搞社会主义。
【参考文献】
[1]吴敬琏。 货币超发与“国进民退”不可轻视[EB/OL]。 中国企业家网,2009 -10 -26.
[2]黄挺,张捷,刘金山,王廷惠。 如何看待“国进民退”现象? [N]。 南方日报,2009 -11 -04.
[3]宗寒。 评“国进民退不是个好情况”[J]。 中华魂,2010( 1)。
[4]马建堂。 中国经济不存在“国进民退”[EB/OL]。 中国广播网,2009- 11 - 24.
[5]邓伟。“国进民退”的学术论争及其下一步[J]。 改革。2010( 4)。
[6]保育钧,刘杉。 热议国进民退,国企定位必须弄清[EB/OL]。 搜狐财经,2009 -10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