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学网为需要免费资料的朋友们搜集整理了 高校师德的伦理价值解析 相关资料,希望对各位网友有所帮助!
一、高校师德的伦理意蕴所谓伦理,是指处理人与人相互关系时应遵循的道德和准则,称道德伦理。随着应用伦理学的兴起,对伦理问题的反思与研究已触及当今社会的众多具体领域,如经济伦理、科技伦理、行政伦理、环境伦理、生命伦理等等。高校师德的伦理意蕴一方面通过教师概念所蕴含的伦理意义彰显出来,另一方面通过师德本身所具有的伦理意义体现出来。
“教师”这个概念在我国古代大体有如下几种界定:“师者,叫人以道德之称也”(《周礼·地官司外传序》);“师者,所以正礼也”(《荀子·修身》);“师者,人之模范也”(杨雄《法言·学行》);“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韩愈《师说》)。现代更是多有对教师的赞誉之词,如“人类灵魂工程师”、“春蚕”、“蜡烛”、“人梯”等,这些对于教师的定义和赞美,基本上界定了教师概念的伦理涵义。
古人云:“经师易得,人师难求”。一位合格的教师,应该把塑造学生美好的心灵作为自觉履行的道德义务。陶行知先生在他的《创造宣言》中说:
“教师的成功,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人。先生之最大的快乐,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学生。”
教育家蔡元培先生尤其强调师范教师的行为和品德应成为学生的楷模、世人的楷模。他曾解释道:
“什么是师范?范就是模范,为人的榜样。”可以说,教师概念本身就具有深刻的伦理意义,其涵义意味着:只要是教师,就必须恪守师德的规范和要求,只有遵守师德要求,才能契合教师的本真含义。
何谓师德?由于理解的角度不同,对师德概念的解释也不尽相同。有的把师德归结为抽象的规范与准则,认为是教师在教育实践活动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道德观念、行为、规范和品质的总和;有的把师德看成是外在与内在的并列,认为是教师在教育劳动过程中应遵循的道德规范,以及自觉形成的与道德规范要求相适应的道德观念、品质和情操的总和;有的把师德看成是教师主体的职业道德,认为师德是指在教师个体一般道德基础上,出于对职业热爱和理解所秉持的职业认识、职业情感以及职业行为。比较而言,更为客观科学的认识是:师德应该不是教师职业道德的简称,而应当是教师道德的简称,教师道德不仅仅单指职业道德,还包括教师个体道德,是教师个体道德和职业道德的综合体,这二者在教师身上是不可分的[6]。
高校师德具有重要的伦理意义。一方面,高校师德对学生思想品德具有塑造作用。师德的魅力主要体现在其人格特征中。檀传宝教授指出:教育劳动的特质之一是教育劳动主体和工具的统一性。
所谓“主体与工具的统一性”指的是劳动者本人既是劳动者又是劳动的工具。教师用他的身体和人格作为教育工具,其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是“上所施下所效”的教育,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思想品德。另一方面,高校师德对全社会思想道德建设具有示范引领作用。教师在社会活动中,是人类文明的传播者和人类灵魂的塑造者,师德将通过人才的培养过程转换为公民的道德品质,良好的师德能丰富和充实社会公德的内涵,对提高全社会的思想道德水平、净化社会风气等具有重要影响。
尤其是在一个世风不古、物质主义、享乐主义甚嚣尘上的时代,把师德建设提到社会进步和民族复兴的战略高度来认识,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
二、高校教师职业的伦理定位从历史上看,大学的功能经历了从古典的教书育人,到德国洪堡提出的科学研究、创新知识,再到后来一些美国的大学提出的服务社会、参与社会经济文化发展,从而形成了教书育人、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三位一体的复合功能。现代大学的这种复合功能,在中国大学中也前所未有地得到了实现。
与此相适应,教师的角色也从传统的“老师”发展成为“教书匠”、科研人员、“老板”等多重身份,这种身份的复杂性既左右了教师精力的分配和工作重心的转移,又造成了教师职业定位的摇摆不定。本文所属栏目http://myeducs.cn/shide/
特别是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社会背景下,师生关系也随之发生着一些让人瞠目结舌的变化。网络论坛上有高校教师这样的贴子:“现在的老师,要评职称,要做课题,压力很大,做班主任四年,没参加过一次班级活动”;有大学生的贴子:“手里拿着手机,耳朵里塞着耳机,大家在讨论网游升到了多少级,老师在上面讲他的,我在下面做我的,彼此互不干涉,只要你不在课堂里做太出格的”。要改变高校师生关系中的这些畸形现象,必须明确高校教师职业的伦理定位。从本质意义上来说,什么才是高校教师根本的任务,其职业定位究竟是什么?
从法律文本的角度来看,高校教师职业定位有三个根据:一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二是教育部有关规章制度;三是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制定的师德规范。无论是法律法规还是规章制度,都明确规定“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热爱学生”等是高校教师的首要职责。教育部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 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
明确指出:“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教学工作始终是学校的中心工作”。这就是说,虽然高等教育有着一定的特殊性,承担着传授知识、更新知识、运用知识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作贡献的责任,但都必须把培养人才作为根本任务。同时,高校教育的一切活动是通过教师的教学实践来实施的,所以,高校教师在教育中担负着“教书育人”
的重任,其首要任务仍然是“传道、授业、解惑”,只不过是“教书”的内容更加高深和广泛,“育人”的涵义更加丰富和提升了。实际上,“教书育人”的深刻伦理涵义集中体现在教育的原点“育人”上。(本论文由网学http://myeducs.cn 整理提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或联系我们的客服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