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网学 原创论文 原创专题 网站设计 最新系统 原创论文 论文降重 发表论文 论文发表 UI设计定制 论文答辩PPT格式排版 期刊发表 论文专题
返回网学首页
网学原创论文
最新论文 推荐专题 热门论文 论文专题
当前位置: 网学 > 设计资源 > 免费资料 > 正文

关于信息素质教育教学现状和发展趋势的分析

论文降重修改服务、格式排版等 获取论文 论文降重及排版 论文发表 相关服务

网学网免费资料编辑为广大网友搜集整理了: 关于信息素质教育教学现状和发展趋势的分析 绩等信息,祝愿广大网友取得需要的信息,参考学习。

 1 信息素质与信息素质教育1.1 信息素质的概念和内涵信息素质 (Information Literacy,IL) 的概念最早是在 1974 年由美国信息产业协会 (Information In-dustry Association,IIA ) 主席保罗·泽考斯基 (PaulZurkowski) 提出的, 从 20 世纪 70 年代至今, 许多学者都对信息素质的概念给出了自己的定义。 目前,关于信息素质的概念最为广泛接受的定义是 1989 年《 美国图书馆主席委员会关于信息素质的报告 》
  (American Library Association Presidential Committeeon Information Literacy Final Reoort) 中提出的 : 具备信息素质的人是那些学会了如何学习的人。 他们懂得知识是如何组织的, 如何找到信息, 以及如何以一种其他人能够向他们学习的方式利用信息。 他们为终身学习做好了准备, 因为他们总是能够为手第 7 期中的任何任务和决策找到需要的信息。 简单地说,所谓的信息素质, 是指有效发现自己的信息需求,并从各种不同的信息源中寻找、 检索、 获取、 判断和组织信息以及利用信息的能力。
  信息素质的内涵包括 4 个方面, 即信息知识、信息意识、 信息能力和信息道德。 信息知识是有关信息本质、 特性和运动的规律, 信息系统的构成及原则, 信息技术和方法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它是信息素质的基础; 信息意识是指人们对信息需求的自我感悟, 即人们对信息的捕捉、 分析、 判断和吸收的自觉程度, 它是信息素质的前提; 信息能力是人们获取信息、 加工处理信息、 吸收信息并创造新信息的能力, 它是信息素质的保证; 信息道德是整个信息活动中, 调节信息创造者、 信息服务者、 信息作用者相互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它是信息素质的准则。
  1.2 信息素质教育目前对于信息素质教育尚无权威的、 被广泛接受的定义。 国内学者皮介郑认为: “信息素质教育就是以提高人的信息素质为目的的教育活动。 具体而言, 就是要培养教育者具备利用包括计算机、 网络等信息技术在内的各种方法和手段; 有效获取、评价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使受教育者在信息意识、信息观念、 信息知识、 信息技能和信息道德等诸方面达到和信息化社会相适应的水准。”
  2 国内外信息素质研究和教育教学现状比较2.1 国外信息素质研究和教育教学现状1974 年由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 PaulZnrkows-ki 给美国政府的报告中提出信息素质概念 , 1987年, 美国图书馆协会成立了信息素质教育委员会,1989 年 1 月; 该委员会出版了关于信息素质问题的报告———《信息素质主席委员会总报告》。 1991 年,《美国素养法案》 将 literacy 定义为个人读、 写和说的能力, 以及适应社会和工作所必要的运算和解决问题的技能, 还包括实现自我和发挥个人知识的潜力。 1990 年, “国家信息素质论坛” 成立。 1990年, 美国大学与中学教育中部协会的高等教育委员会制定了 “信息素质教育结果评估大纲”。 1996 年叉确定了 “信息素质教育在普通教育计划中的作用框架”。 1994 年—1995 年, 美国对全国 3 236 所大学的信息素质教育情况进行调查。 美国高等教育协会(AAHF)成立了 “信息素质教育行动委员会”, 定期开展活动。 国家教育协会(NEA)把信息教育与教师教育培训计划结合起来。 1998 年 3 月, 美国图书馆协会发表了 “信息素质教育进展报告”, 对 1989年提出的建议进展情况进行总结, 并分析了目前所面临的问题, 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美国大学与研究图书馆于 1997 年出版 《书目指导教学日标: 大学图书馆员模式声明》, 在这份声明中就如何跨越书目指导进入信息素质教育详细地列出了书目指导教学目标及课程组织模式。 2000 年 1 月, 美国大学和研究图书馆协会(ACRL))通过了 《高等教育中的信息素质能力标准》, 包括 5 项标准和 22 项操作说明, 作为教师或网书馆员评估学生信息素质能力的一个指南。 2001 年又通过了 《信息素质教学目标: 大学图书馆员模式声明》, 要求课程全面引入 《高等教育中的信息素质能力标准》。
  1989 年美国图书馆协会确定 “信息素质” 的概念, 在这之后, 国外学者对信息素质教育的研究轰轰烈烈地展开了, 信息素质教育研究日趋成熟, 学者们也在探索着新的教育方法,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国外学者对信息素质教育的研究与实践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信息素质教育研究的对象比较宽泛, 从大学生、 图书馆员、 教师, 如何对不同用户群进行信息素质教育是目前国外信息素质教育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
  (2) 重视教师 ———图书馆员(teacher—librarian)在信息素质教育中的领导作用。 教师 --- 图书馆员在信息素质培养过程中, 在以下 3 个方面发挥着领导作 用 : 资 源 的 获 取 与 使 用 (access and use ofre-sources)、 阅读(reading engagement)、 信息检索和处理(information retrieval and processing)。
  (3) 注重信息素质教育方法的研究 。 Lori Arp和 Beth S Woodard 在 “Curiosity and Creativity a8 At-tributes ofInformation Literacy” 一文中主张在信息素质的培养过程中, 要充分利用学生们的好奇心、 充分发挥他们的创造力, 以使信息素质教育的效果更为明显。 除此之外, 西方学者目前讨论得较多的方法是 PBL(Problem—based Learning), 这是通过设计情景和问题(也就是在应用中)来提高学生们信息素蒋德先:关于信息素质教育教学现状和发展趋势的分析 161第 24 卷质的一种方法。
  ( 4) 注重信息素质教育过程的指导和评估 。
  PISA 2000 (Program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提倡进一步关注信息素质教育过程的指导和评估。 PISA 的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的教育过程有着显着的差异, 学生们在不同层次的阅读方式(尤其是思考式阅读和获取信息式阅读)方面所获得的阅读能力也有极大的差别, 将来对信息素质能力的需求包括更为熟练的信息检索和处理能力, 而这与对信息需求的思考和对所获信息的评价是分不开的。
  (5) 在线信息素质教育。 在线信息素质教育在国外发展得很快, 目前比较好的有 LOEX 提供的 In-structionalLinks, 这是非赢利性图书馆用户教育信息交换站, 提供的培训指南或教育课程链接有 70 多个; TILT—Texa Information Literacy Tutorial, 是在德州大学系统数字图书馆资助下开发的基于 Web 的综合在线素质教育指南, 主要内容模块包括选择、检索和评价, TILT 为许多图书馆尤其是大学图书馆采用, 到目前为止, TILT 可以说是使用最为广泛、评价最好的美国在线信息素质教育指南之一; CSU信息能力项目, 该教育指南由加州州立大学系统的多家图书馆合作开发, 除提供综合性的培训内容外,还提供包括农业等 5 个学科的基于学科的培训内容;UWired, 这是由华盛顿大学图书馆与相关院系共同开发, 旨在支持教师利用新的教育技术、 探讨新的教学模式、 帮助学生掌握和提供利用信息技术的能力。
  2.2 我国信息素质研究和教育教学现状在我国中小学教育中, 教育部颁布的 《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 对信息技术教育的任务作了这样的总体要求: “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 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 传输信息、 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问题, 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 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质, 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撑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 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 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基础。”
  在我国高等教育中, 作为信息素质教育主要途径的文献检索课, 为培养学生的信息素质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我国高校开展文献检索课已有 20 余年历史, 多数高校的开课始于原国家教委 1981 年颁布的《高等学校图书馆工作条例》, 此后教委举办的文献检索课师资培训班及研讨会拉开了全国高校文献检索课的开展热潮。 1984 年, 教委教高(84)004 号和1985 年教高(85)065 号文件以 1992 年教高(92)44 号文件的相继出台, 对文献检索课的性质、 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给出了明确的规定, 极大地推动了文献检索课的发展。 1996 年, 教育部高等学校图书情报工作指导委员会召开了全国高校文献检索课研讨会并草拟了《文献检索课教学指导小组工作条例》。
  随着形势的不断变化, 人们逐渐认识到信息素质教育应该是文献检索课的更高层次。 2002 年 1月, 由教育部高校图工委委托黑龙江省高校图工委、黑龙江大学图书馆和黑龙江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承办了全国高校信息素质教育学术研讨会。 会议首次将文献检索课学术研讨会改名为信息素质教育学术研讨会, 表明高校文献检索课的发展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标志着文献检索教学进入了新的阶段。
  目前, 以高校信息素质教育与人才培养为结合点的研究, 国内外已有较多的文献, 其中尤以高校信息素质教育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研究居多, 本项目从人才的可持续性发展为视角, 探讨高校信息素质教育的教学方案设计, 具有一定的创新性。从国内外情况来看, 信息素质教育不论是在理论研究还是实践上都有很大程度的发展。 教育是图书馆永恒不变的职能, 对于数字图书馆来讲, 同样要承担起这一职能, 而数字图书馆在体系结构和资源建设方面与传统图书馆、 现在的复合图书馆有很大的不同, 具有一定信息素质的人才能更好地利用,因此数字图书馆同样需要重视对用户信息素质的培养。
  2.3 我国信息素质教育的差距回顾国内外信息素质教育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可以看出, 国内外的差别很大。 国内信息素质教育的层次比较低, 规模小, 系统性差, 仍然停留在传统的文献检索教育水平, 没有形成完整的教育体系,缺乏对信息的评价、 判断和深入的分析, 特别缺乏对科学精神、 素养的教育。 中外高等教育在图书馆服务、 检索方法、 研究指导及学科知识、 网络导航、农业图书情报学刊:信息教育第 7 期课程培训、 信息鉴别能力等教育方面有差距。 这些差距不仅仅表现在设备、 手段、 技术方面, 更主要的是观念、 思想和精神层面上的差距。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学首页 | 原创论文 | 计算机原创
版权所有 网学网 [Myeducs.cn] 您电脑的分辨率是 像素
Copyright 2008-2020 myeducs.Cn www.myeducs.Cn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09003080号 常年法律顾问:王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