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于大家对免费资料十分关注,我们编辑小组在此为大家搜集整理了“ 关于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几点思考 ”一文,供大家参考学习
一、师德师风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在党的教育方针的指引下,高校教师的思想道德状况总体上呈现积极、健康、向上的态势。广大教师关心国内外发生的重大事件,关注党和国家的重大方针政策,政治信念坚定,思想积极进取,竞争意识不断增强。绝大多数教师爱岗敬业、严谨治学、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然而,我们也应该清醒的认识到,一些教师在师德方面还存在不容忽视和亟待解决的问题,有的甚至还很严重。主要表现为:
敬业爱岗精神弱化。在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影响下,部分教师过分看重个人利益,把教师工作仅仅当作一种谋取世俗利益的手段和工具,而没有把它看作是承传人类科学文化知识、传播崇高理想的一项神圣的事业。有些教师热衷于第二职业,无心钻研本职业务,备课不认真,上课得过且过,教案缺乏新意,一本教案对付多年,有的甚至连教案都没有,直接影响到教学秩序和教学质量。育人意识淡化。大学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塑造人, 大学教育不仅是教会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如何做人。
但有的教师只注意传授专业技术知识,而对于学生的道德素质教育、身心素质教育置之不理;有的教师仅满足于课堂教学,只顾完成教学任务,上课来,下课走,缺乏与学生的交流,因而很难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 不能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引导。 思想道德放松化。有的学校在师资队伍建设上, 重教师业务素质和学历层次的提高,忽略了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的培训。有的教师为了评职称,把大部分时间花在写文章、发文章上,轻视教学工作,对教学敷衍了事,而他们写出来的文章,大多既无助于教学,更是对学术事业无补,表现出浮躁的心态。师表形象模糊化。教师是学生的一面镜子,是学生的榜样,是学生的表率。然而,有些教师师表意识淡薄,缺乏自尊自爱精神,难起表率作用。有的教师上课时接听手机;有的教师仪表不整,上课抽烟,随地吐痰, 在学生中造成不良印象;还有个别教师上课信口开河, 观点偏激;有的教师过分渲染社会的阴暗面,以自己的片面认识对学生进行误导,不注意自己言论的导向性。
二、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高校师德建设中存在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主观方面,又有客观方面;既有整个“大气候”的影响,又。 有“小环境”的因素,我们认为其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市场经济是一把“双刃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为社会主义大学建设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社会可供个体选择的机会和经济回报的增多,人们的价值取向呈现出多元化。但同时市场经济的消极方面,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实用主义、利己主义等思潮接踵而来,特别是我们现在正处在的社会转型期,这些消极因素强烈地冲击着象牙塔中的人类灵魂工程师。这样,过去在教师中占主流地位的无私奉献精神在一定程度上被削弱,一些教师开始以新的社会坐标观察自己的职业,并以新的价值参照系统衡量与自己相关的利益分配,从而改变了原有的价值取向。学校运行管理体制的不完善。目前,虽然多数高校都已成立了师德建设领导小组,充实了相关的师德建设内容,有的高校还细化了师德行为规范。但是多数还是停留在书面和文字上,很少落实或取得实效。
这是因为,在运行体制上,有的规章制度内容空泛,缺乏合理性和科学性,缺乏具体考核的可操作性标准;在管理体制上,教师聘用制度包括职称晋升制度还不够完善是一个重要原因。如职称晋升制度方面,有的高校过分强调科研项目、获奖成果、发表论文的数量,并将这些量化为 “硬性”指标,而很少注意教师的道德品质、育人状况等这些“软”指标建设;在监督机制方面,高校师德师风建设还没有形成很好的监督管理机制,也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师德建设只讲教育引导,缺乏有效管理和监督,教育与管理、监督脱节,师德建设方面的规章制度没有去落实贯彻,没落实贯彻也无人追究。这样,师德建设规范形同虚设。教师师德培训的不充分。
当前师德建设中出现的问题,固然有社会大环境等外部原因的影响,更重要的有,教师师德培训的不充分所造成的内在影响。这主要反映在目前的师德培训在很大程度上,仍处于一种外在强制的他律状态,并没有内化成为教师的个人意志,从而使不少教师对教师职业规范的内涵,对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性缺乏正确而深刻的认识,缺乏内省自律机制。不难发现,很多教师不是用一种理性、自觉的职业道德意识来指导自己的实践,而是凭借感性的职业良心以尽自己的义务。另外,在师德培训中,以往更多的是关注教师个体的责任与义务,而较少地关注教师个体的内心世界与生活需求;更多的是关注处理师生关系的师德规范,而忽视了协调教师关系的师德规范。其实,教师之间的关系往往比师生关系更难处理。教师在晋级、提薪等过程中产生的矛盾和冲突,对教师的工作积极性起着不容忽视的影响作用。
三、加强师德建设的几点思考 中华民族有着深厚的道德传统,在几千年的教育实践中,形成了优良的师风师德。我们要从中吸取丰富的师德营养,将古代传统的师德观念注入新的时代内容, 继续发扬优良的师德风范。在当前高校师德建设中,我们应该从几个方面加以改进:
1.树立献身教育事业的爱岗敬业精神是加强新时期师德师风建设的前提。高校教师是培养高级人才的核心力量。高校教师队伍的建设是学校建设发展的关键,而师风师德建设又是教师队伍建设的核心所在。师风师德建设,首先需要教师热爱教育这门事业。教师的事业是平凡的,但平凡中孕育着伟大。它需要从事这一行业的教师们具有乐于奉献的工作态度及强烈的敬业精神。高校教师应当按照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坚持用科学理论武装自己的大脑,不断加强自身的道德建设,深刻认识自己所肩负的历史使命,牢固树立为社会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责任感及荣誉感,为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奉献自己的光和热。
2.健全教师完善的人格是师德师风建设的关键。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育实践充分证明:教育学生不能单单依靠教师“言教”,而更应靠教师“身教”。教师的人格魅力来源于对事业的忠诚,他们以教书育人为崇高的职责,并能从中享受到人生的乐趣。俄罗斯教育家乌申斯基曾经告诫我们:“在教育工作中,一切都应以教师的人格为依据。因为教育力量只能从人格的活的源中产生出来,任何规章制度,任何人为的管理机关,无论他们设想得多么精巧,都不可能代替人格在教育事业中的作用。”可见,教师的人格魅力在教育事业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的人格力量对学生有着直接而深远的影响。为人师表,是教师职业道德的要求,也正是教师人格魅力的体现。教师的职责不仅在于教授学生知识, 更重要的,在于培养人和塑造人。而育人必先育己,要以理服人,以德育人,以情感人,以行导人。因此,健全教师完善的人格是师风师德建设的关键所在。
3.加强对教师学习、工作和生活的关心是师德师风建设的动力。加强师风师德建设要与教师的学习、工作、生活相结合,一方面,高校应关心教师的生活,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另一方面,学校应为教师在工作中提供更为广阔的舞台,使他们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更好地表现自我,施展才华,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只有将师德建设统一在教师的个人发展、学生的发展和学校的发展这三个目标之下,师德建设才能有源源不断的动力,才能使教师真正将提高师德修养作为自身发展必不可少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