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网学网免费资料频道为大家收集整理了“ 家教中最常见的十种无效沟通方式 “提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虽然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重视沟通,但有许多家长的沟通都是无效沟通,无效沟通不可能为教育带来有利的影响。当然,家长的动机是好的,但是事与愿违,家长常说的那些话,伤害了孩子的心灵,僵化了融洽的亲子关系,孩子不愿听,更不愿做。以下就是家长们经常伤人的十种无效沟通。刺探式例句:今天是不是又挨老师批评了?今天考试了,你又没考及格吧?最近是不是喜欢上班上哪个小帅哥……点评:这是许多家长在孩子放学回家后经常问的问题,家长想掌握孩子在校情况,这本没错,可错的是这种语气让孩子反感,对孩子不信任,孩子不愿将自己的心里话说出来,这样家长就自动关闭了亲子通道,而且让孩子在心里筑起一道提防家长的屏障。专制式例句:你不要说了,就这么办!点评:家长说话专制霸道不允许插话,要孩子无条件接受,以势压人,孩子往往表面上被迫服从,而内心却激起强烈的不满,不利于了解孩子的真实想法。妄图靠专制来压服孩子,结果是越压服越激起孩子的反抗。本文所属栏目http://myeducs.cn/jiajiao/
比较式例句:你看看你,这次语文考了95分就洋洋得意,你看人家欢欢语文、数学都过百也不像你那样骄傲,要是你上了一百,那不到大街上去吹喇叭才怪呢!点评:家长怕孩子骄傲,就拿更优秀的孩子来压压孩子的风头,初衷不错,但是效果很差,孩子渴望能得到家长的欣赏,让家长肯定自己的进步,分享胜利的喜悦,可是家长并不懂孩子的心,却给孩子泼了一瓢冷水。激将式例句:如果你期末考试考了班级前5名,我就在地上倒爬5圈。点评:家长相信“请将”不如“激将”,但孩子听了觉得很不舒服,这分明在暗示孩子没有这个能力考进前5名,家长初衷是激发孩子自尊,实际上却伤害了孩子自尊,让孩子觉得父母太瞧不起人了,有的孩子也许会发奋努力,有的孩子也许会破罐破摔。唠叨式例句:你看看书、文具都带了没有,路上要注意安全,上课不能分心,和同学要搞好关系,不要多管闲事……点评:这是许多家长在孩子上学前重复了N次的话,说一遍有作用,遍数越多越乏味,越让人烦躁。心理学上有一个“超限效应”。据说著名的文学家马克·吐温听牧师演讲时,开始感觉牧师讲得好,打算捐大钱;10分钟后,牧师还没讲完,他不耐烦了,决定只捐些零钱;又过了10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他决定不捐了。在牧师终于结束演讲开始募捐时,生气的马克·吐温不仅分文未捐,还从盘子里偷了两元钱。而这种由于剌激过多或作用时间过久而引起逆反心理的现象,就是“超限效应”。家长唠叨次数越多,孩子越反感。(本论文由网学http://myeducs.cn 整理提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或联系我们的客服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