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网学网为您推荐的免费资料- 浅淡高考区域地理复习策略 ,希望本篇文章对您学习有所帮助。
一、构建知识框架区域地理包括世界地理和中国地理两大部分。分析表明,世界地理的十二大分区和中国地理的四大分区在知识的结构和地理特征的编排上都有相似之处。教师大可不必对每个分区进行机械重复的复习教学,只要对其中的一到两个区域进行深入的剖析,其他区域的复习就可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完成知识框架的建构。这样既避免了课堂复习周而复始的枯燥,又能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帮助其确立明确的学法和复习模式,使其在后面的复习中能举一反三。以欧洲西部为例:
二、综合法、对比法在区域地理复习中的运用“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复习教学中向学生传授正确的方法应为“上策”。其中,综合法、对比法是不可或缺,也是很有效的。首先,一个地区区域特征的形成不是由某一地理要素决定的,而是由多个因素共同影响而形成的。如果我们将区域地理特征割裂开来一个一个地复习,那样只会使学生难以理解和掌握知识要点。只有在构建知识框架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分析、综合和整理,绘制“知识联系模块图”,弄清知识的前因后果,才能真正盘活知识。这就是区域地理复习中常用的综合法。以南极地区为例,我们可以绘制如下“知识联系模块图”:其次,对比法的运用能提高学生的理解和思维能力。
对比法的种类可以有很多,但不外乎都是“比同”和“比异”。“比同”能使学生更深刻地认识和理解区域地理特征的一致性,“比异”能使学生理解区域地理的差异性。不管是“比同”还是“比异”,都能使学生将零散的知识点联系起来,培养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由局部到整体的思维方式,也能使学生将容易混淆的知识点区别开来,加深印象。为了培养学生运用对比法的学习习惯,教师在课堂复习时应经常有意识地使用对比法,为学生作出示范。例如,在复习“澳大利亚”的地形时,让学生回忆,之前复习的地区中有哪些是与澳大利亚具有类似的三大地形区的特征。学生通过对教师示范的模仿和感悟,久而久之,也会养成对比的好习惯,从而帮助学生顺利地进行区域地理的复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区域地理要在地图中落实地图是地理的“语言”,区域地理更是少不了地图。要复习好区域地理,就应做到脑中有图,胸中有网(经纬网)。我们大致可从以下几方面加强对学生的训练。填图练习我们在复习每个区域时,都会为学生准备空白区域地图,并将要求填图的内容(包括位置范围、地形区、河流等)告诉学生,然后让学生进行填图练习,目的是让学生记忆地图,加深印象。区域定位能否掌握区域的位置范围、地形和气候是学会和探究区域其它特征的关键所在。而这三者中,位置范围是核心,而位置范围就是地理区域定位,所以,精确定位就成了能否学好区域地理的门槛。在复习中,要用经纬网覆盖脑中地图,建立起一个粗略的平面心理地图。如何做呢?我们往往分三步走:①会画七大洲的轮廓简图。如下图,注意观察七大洲的分界线、相对位置、各洲的“四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