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网学网免费资料频道为大家收集整理了“ 浅谈化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提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我国早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针对我国普遍存在的应试教育而提出了素质教育,实施了几十年,有一定的效果。但实际中得教学与素质教育的要求还相差甚远,素质教育的目标是要求教育过程必须建立在受教育者主动学习与充分发展个性的基础上,高素质不能脱离知识与能力而独立存在,三者相辅相成,知识、能力和素质是螺旋上升的三个不同的层面,获取知识与培养能力是素质教育的基础。从化学这一学科来看化学教育在许多学校还处在应试教育阶段,学生高分低能这一现象比较突出。素质是人们自身所具有各种心理的、生理的、外部形态等方面的稳定性特点的综合。素质教育是在先天的基础上,经过教育和训练,使受教育者形成或发挥适应社会生存和发展的能力。化学作为一门自然学科,就是要通过化学基础知识教育,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和能力,培养关心自然,关心社会的情感,使之具备科学态度,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并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要使素质教育行之有效,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实施:
一、创设情境,营造平等教学氛围营造一个宽松的教学氛围,也就是创造一个自然,和谐,平等的教学环境.在这个环境里,改变教师的单向交流,允许学生提出自己的不同见解,这样就有利于消除上课过于拘谨的场面,有利于缩短师生之间的感情距离。在这个氛围里,学生才会勇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苛求解决问题。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改变传统课堂教学,端正教学思想素质教育是一种着眼于未来,着力于基础的教育,其根本出发点是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因此,素质教育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化学是中学教学中的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是他们了解生活,认识物质的基础,因此掌握一定的化学知识是每个现代公民必须具备的科学素质之一。这就要求我们决不能把化学教学搞成仅为少数学生的升学服务,而大搞“题海战术”,走“应试教育”的老路,使学生负担过重,妨碍学生全面发展。然而,强调面向全体学生,也并不是“齐步走”,要客观承认学生的差异,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水平作出不同的目标要求,做好抓中培优补差的分层次教学,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不同的收获。作为化学教师应利用化学与生活、化学与社会、化学与环境等有利条件,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正确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升其综合素质,使其成长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三、加强学法指导,注重能力培养加强学法指导,注重能力培养,这是教学观念转变的具体体现。知识和技能是学生形成能力的基础,而能力是学习掌握知识技能的必要条件,是促进学生提高学习水平的重要因素。教师在教学中应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学法上的指导,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使学生的素质得以提高,使素质教育落实在日常教学之中。民族的进步,国家的富强是同整个国民的素质是密切相关的,因而我们应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化学教学中能力的培养主要包括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自学能力等的培养,而发展思维能力是能力培养的核心。在教学过程中,要适当拓宽知识面,不要拘泥于大纲。
四、强化化学实验,培养学生素质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掌握实验技能,有助于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有助于同学间形成团结协作的精神。化学实验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根据有关学者对人的素质的界定,素质教育可分为身体素质教育、心理素质教育和社会性素质教育三方面。而化学实验教学充分地体现了素质教育的这三个方面。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化学实验中突出了学生动手操作是韵含了实践出真知的重要原理。是培养训练和提高学生素质的有效途径。化学实验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不仅在于通过教学实验配合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文化科学素质和教育教学质量,更重要的是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和创造能力,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细致的学风,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
因此,化学实验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高素质人才的一个重要环节。加强演示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观察力。演示实验是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为组织学生观察、思考而进行的操作表演活动。教师的演示实验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重要途径,是化学知识的完善和补充。加强学生分组实验,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学生实验是以学生的实践活动为主的教学形式,是学生收获最为丰富的教学环节。学生实验不能使学生产生好玩的观点,重点是使学生在实验中巩固知识,在实验中提高操作能力、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分析能力和创新意识。培养他们科学的学习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精神。总之,我们在教学中要合理整合各种有效资源,开拓视野,开展行之有效的教育方式,提升素质教育的实效性。(本论文由网学http://myeducs.cn 整理提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或联系我们的客服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