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学网为需要免费资料的朋友们搜集整理了 浅谈养成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相关资料,希望对各位网友有所帮助!
一、对养成教育的重要性作大量持久的宣传工作,引起全社会更广泛的关注和更高度的重视,让全社会都认识到未来一代素质的提高,是我们的义务和职责。十四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明确提出:“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是关系国家命运的大事。”《决议》的通过又恰恰说明了当前加强中小学生养成教育的紧迫性和艰巨性。《决议》号召:“全党全社会都要十分关心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可见社会所承担的责任之大。近年来,在物质文明的飞速发展,精神文明也取得了积极的进展和明显效果的同时,社会上也出现了一些令人担忧的不良现象:道德观念的失落;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的滋长;封建迷信活动和黄赌毒等丑恶现象的沉渣泛起;假冒伪劣、欺诈活动成为社会公害;文化市场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污染;这些东西大大危害了青少年一代的身心健康,目前已引起了全社会的重视。古代思想家、教育家荀子曾说:“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③这揭示了一个真理,人的成长决不能脱离社会环境的影响。古人尚且知道这个道理,我们更要为孩子们创造一个健康向上的社会氛围。同时借助社会力量,清除不良现象,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让精神文明之花根植于祖国灿烂文化的沃土之中,让年轻一代身心受到陶冶和净化。利用社会力量进行青少年养成教育已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支持,广东的《新三字经》、广西的《中华美德贤文》等一大批优秀道德教育刊物的出版,为青少年的成长提供了丰富而健康的精神食粮。我们相信,只要我们全社会为青少年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他们就能健康地成长。
二、家庭是孩子最重要的学习和生活环境,父母是孩子人生的第一教师。因此,家庭养成教育是促进中小学生养成教育的最主要途径之一。要让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首先家庭要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育儿”环境。我国古代教育就十分重视家庭邻里环境对人的影响。《烈女传·母仪传》中记载的“孟母三迁”的故事千百年来被传为佳话。孟柯不负母亲期望,发愤图强,终于成为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同样,我国古代人民十分注重家长的“言传身教”,“岳母刺字”勉励孩子“精忠报国”。岳飞不负母亲的谆谆教诲,成了一代抗金英雄和爱国名将。我们现在有些父母整天教育孩子要好好做人.多读书读好书,而自己却贪污受贿,赌博缥娟,或者终日沉浸在“筑长城”的快乐和观看淫秽录像的愉悦里。试想一想,在这样的环境里,我们的孩子又怎能不耳濡目染而学坏呢?长期下去,花儿缺少明媚的阳光,小草失去甘露的滋润,何以能成为参天大树栋梁之材?所以为人父母的若能克己自律,言传身教,必能为后代树榜样,正楷模,孩叶春华浅谈养成教育的途径和方法子才能在健康、上进、和睦、文明的家庭氛围中,茁壮地成长。
三、学校是中小学生养成教育的中心站,是新一代道德观念和文明习惯养成教育的重要基地。过去我们在德育工作中存在着“要求过高,内容太空,方法、实践太少,测评太虚”的弊端,缺乏整套的规划,一下东一下西。现在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教育战线的重大改革已经实行了由单一的应试教育到综合型的素质教育的转轨。学校重视育人环境的净化,强调校园文化的营造,注重学生行为习惯等方面的养成教育。我认为,学校的养成教育不是断层的,而是要从幼儿园、小学、中学甚至大学,形成一条“龙”的教育。有一整套养成教育的纲领性文件,有养成教育的具体步骤和具体方法,具有可行性和操作性。这样,才能真正地将养成教育落到实处,落到小处。养成教育不是单靠某一方面、某一些人就可以实现的,而是需要社会、家庭和学校的密切配合,再加上青少年一代自身加强学习,提高认识,大胆实践,才能结出喜人的硕果。那么,面对着当今独生子女占大多数的青少年一代,我们又该采取什么方法来实现养成教育的目标呢,我认为根据目前中小学(包括幼儿园)学生的实际情况,可以从这几个方面来进行: 首先,家庭、学校和社会都要重视孩子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培养,特别是对孩子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因为养成教育所进行的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文明礼貌、诚实可靠、讲守信用、助人为乐、扶危济困等方面的教育,都是紧紧地扣住“责任感”这三个字的。责任感是做人的首要准则,是衡量一个人素质高低的重要标准。
目前有些小孩的责任感较差,无论在学校、家里,还是在社会上,都缺少一种强烈的主人公意识。古人说:“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不论是过去还是现在,不论是家庭还是学校,只有重视青少年一代责任感的培养,并且从小就进行养成教育和强化教育,长大后才能成为一个对别人、对家庭、对社会、对国家有责任感的人,才能担当起建设祖国的重任。其次,在进行青少年一代高度责任感教育的同时,还要重视学生的审美教育。审美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进行养成教育的重要方法。审美能力是二十一世纪人才的必备条件。要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就必须从小进行审美养成教育。一个人的审美能力很大程度上受着他所属民族和国家的影响,民族和国家的审美教育影响着年轻一代。同样,年轻一代的审美能力也影响着民族和国家的未来。审美能力的培养必须从小抓起。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强调音乐能陶冶心智,“能改变灵魂的品质”,可见美育在人的发展中具有独特的作用。我们与其用死板的说教来进行养成教育,不如在美的教育中使学生得到心灵的陶冶,情操的升华。这种教育的力量是潜移默化的,也是具有巨大的潜能作用的。俄国文学家契诃夫说:“人的一切,面貌、衣裳、心灵和思想都应该是美好的。”青少年一代在从幼稚到成熟的人生发展过程中,应该用一切美好的东西来影响自己,教育自己。同时我们也应该用一切美好的情感、文化、知识去熏陶他们、教育他们,使他们逐步认识到什么是美,什么才是真正的美,如何才能将外在美和内在美和谐地统一起来。我觉得,一个人的审美能力的高低将会影响他一生品质的高低。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审美养成教育来实现人才素质的提高。特别值得强调的是,通过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来提高人才素质是养成教育的重要方法之一。从调查可知,是否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将是未来社会对人才的基本要求。二十一世纪需要生理、心理和人格都健全的人才。从这个意义上说,未来的竞争,也是心理素质的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