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网学网免费资料为您提供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 参考,解决您在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 学习中工作中的难题,参考学习。
一、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1、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的培养。爱国主义是语文教育重视的一个方面,而且从来就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语文课堂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爱国情操的主要的渠道之一。德育的因素无处不在,语文教师应根据他们朝气蓬勃,积极向上,容易接受新事物、新思想的特点,把爱国思想、爱家乡的情感渗透其中,使他们得到无声无息的感化,这样就会激发他们积极向上的意愿。《管子·牧民》“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就提出了爱国爱家乡思想这个观点。爱国教育在语文教育和教育内容的体现上是不同于政治课的说教和概念化,它以典型的人物形象、感人肺腑的故事、发人深省的事件和优美动人的语言来感染学生,引导学生潜在的爱国思想及爱家乡的情感的表达。教师只要因势利导,合适的给予引导,学生强烈的爱国热情就可以顺其自然的激发出来,对于民族自尊和自强不息的奋斗激情的提高是很有好处的。诸如《董存瑞舍身炸暗堡》一文,让学生感受董存瑞崇高精神的同时,用动情的语言创造渲染气氛,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受到要珍惜今天的学习机会的思想教育。《长征》一课时,可把飞夺泸定桥、翻越大雪山、巧渡金沙江、四渡赤水河、穿行沼泽地等片段,精心地剪辑在一起,这样学生对“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的诗句会有更深刻的认识。
2、亲情、友情的情感的培养。家乡是每个人的根,“落叶归根”“衣锦还乡”等成语也说明了这一点。亲情、友情是每个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不论是亲情和友情都要充满爱心,在爱的氛围中,人的想象力丰富,思维也能达到较高水平,情绪和谐,并激发人的其他才能的不留余地的超常的发挥。语文教材内容中洋溢着浓郁的亲情氛围的感人肺腑的文章不在少数,只有充分的利用课文丰富的培养感情的内容,并且结合学生自身实际情况,动之以情,才能晓之以理,才能使得学生的爱亲人、重友谊的情感得到升华。为了增加初中学生对于父母的爱的表达,很多学校举行:母亲节感恩母亲征文、演讲活动,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积极真挚的将对母亲的爱表达出来。母亲节,自然是和“孝”有关。父母对子女付出了慈爱,子女反过来对父母的爱,就是孝。兄弟姐妹之间,扩展到朋友之间的爱,就是悌。《我的叔叔于勒》以物情感的金钱为标准,衡量兄弟关系的炎凉世态的悲哀,从反面将友情和亲情的可贵之处来吸引学生的重视,让学生们理解到失去这两样感情是多么的可悲。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自我反省及沟通交流,感受自己所享受的亲情和友情的幸福感。让学生体会这种感情,回忆曾经错失的或者是忽略的亲情和友情,让学生珍惜和重视这两种神圣的感情。
二、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教育勤俭节约和艰苦奋斗的美好品质的教育。勤俭节约和艰苦奋斗的美好的品德,一直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种美德应该在教育中潜移默化的渗透其中,让学生自热的将这种美好的传统发扬下去。勤俭节约并不是“死抠”,该用则用。要引导学生认清享乐与合理消费之间的区别。勤俭节约的目的是为了进一步解放生产力,在创造更加丰富的物质财富的同时,建设高度的精神文明。今天的独生子女的生活很多都是不懂节约,甚至是浪费奢侈的,尤其是现在网络上某些“富二代”“星二代”“官二代”的高调的张扬的展示自己的奢侈品时,诱惑了很多独生子女的青少年的心智,让孩子的虚荣心膨胀。因此对于今天的青少年来说,如何养成勤俭节约、艰苦奋斗、踏实不虚荣这一优良作风尤为重要。虚荣心膨胀、不懂节约、不懂奋斗的的浮躁的人,将平平庸庸、胸无大志,前途渺茫。语文中《俭以养德》让学生懂得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重要性,认识“要富日子穷过”的原则;《柳叶儿》让学生了解过去生活的艰难不算什么,现在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才是应该得到重视和珍视的。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作为国家的未来,大力宣扬勤俭节约的好作风是一个很大的责任。希望大家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小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从而推动我们国家的廉政建设,为祖国的建设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