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网学网免费资料频道为大家收集整理了“ 浅析化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提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构建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实现教学模式的转变 从事初中化学教育以来,我在系统学习和掌握了化学课程论、化学学习论、化学教学系统文化等化学现代教育理论的基础上,与学科组的老师们一起构建了在教师引导下以学生自主学习为核心的化学课堂教学模式.
二、加强重在过程的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实验是化学科学赖以形成和发展的基础,是学习化学的媒介,也是初中化学教学的重要手段.化学实验在教学中不仅重点,更是教学的难点.因此,培养学生化学实验能力,不仅关系到化学教学目标实施的质量,而且还关系到学生将来能否适应更高阶段化学学习和开展化学实验需要的问题. 我认为全面的化学实验能力应该是运用实验手段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一个多维的心智和动作技能等的结合体.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培养的最基本的实验能力应指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分析实验现象和总结实验结论能力、实验设计能力以及处理常见实验突发事故的能力.所以在实验教学中,我注重全面发挥实验教学的功能,把教学重点由实验操作的机械模仿训练,转移到形成思维技能、提高实验能力以及学会处理问题的过程上来.其主要思路为: 增加动手实验的机会.
化学实验具有很强的技能性,需反复多次,严格认真训练方能奏效.通过开足开齐大纲规定的实验课,优化新课程课本的实验教学,重视开设选修实验,加强课外活动实验,布置课外实验与制作等做法让学生多做多练. 确保实验内容的多样性.仅以学生实验为例,我们开设了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与元素化合物知识相关的探究性实验和验证性实验,与社会教学联系的实验习题,有体现实验教学灵活性的选做实验,还有旨在进一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鼓励课外研究的课外实验与制作. 注重科学素质教育的全面性.我把实验教学从单纯地当做一种直观工具和辅助手段的从属地位上升到科学学习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的高度,通过充分展示化学实验的魅力,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强化记忆和激发兴趣,使学生达到掌握化学知识、实验技能和科学方法,养成科学态度和科学自然观,学会运用实验手段解决化学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渗透分层递进的学法指导,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从学法指导人手,是教会学生学习的重要途径.学法指导的设计是有层次的,以化学自学方法为例,第一层次是指学生学会阅读教材,理解并归纳重要内容.以化学概念和原理为主的内容比较适合于这种自学方法;第二层次是指导学生学会整理笔记,比较、归纳知识,形成知识体系.以原子结构初步知识为指导来认识元素周期性性质变化规律的内容比较适合于这类自学方法;最后一个层次是让学生学会独立感知材料获取信息,并且将新信息与原有知识结合,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独立地加工信息获取知识,是学生自学能力的一个质的飞跃.‘我在教学中经常指导学生使用的课前—课上—课后自学方法“三部曲”是: 课前预习法.
课前对即将学习的内容布置预习思考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学教材,记忆要领,演练例题,粗解习题,初步了解和掌握教材基本内容.预习使学生主动学习、走在课文内容前面,有利于形成学习的良性循环. 依纲发现法.课上揭示学习目标,出示自学提纲和研讨题,在规定的时间内学习主动感知教材、实验、实物、数据、图表、录像等材料,结合研讨题通过观察、思考、讨论、分析推理、综合概括,自己发现问题,得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结论. 课题作业法.从众多的化学教学内容中精选基本、典型、具有广泛迁移价值的小课题,让学生结合化学知识和技能,课后运用调查研究、查阅文献、实验操作、专题讨论、比较分类、分析综合、归纳演绎等科学方法,对一些问题进行究其本质规律的学习和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