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网学网免费资料频道为大家收集整理了“ 全球化与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新世界:台师大的经验 “提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从20世纪80年代起,随着跨国商业活动的兴起,科技的突破与因特网的发展,社会学家开始关心讨论起全球化这个议题。例如,瓦勒斯坦(Immanuel Wallerstein)以经济为出发点,所建构的现代“世界体系”(the world-system)、描绘“地球村”的雏形, 说明全球性的经济活动使不同地区的人民生活产生了互动的关系;纪登斯(AnthonyGiddens)则认为,以启蒙与进步(progress)为主调的西方“现代性”(mo- dernity)文明思维和跨国企业所主导的经济活动,及其所引发的相关文化活动,带动了今日的全球化现象;而哈维(DavidHarvey)则进一步认为,全球化是一种后现代现象的反映。它因为科技文明的蓬勃发展,世界时空受到空前的压缩(time-space compres- sion),国家疆域界线逐渐变得模糊,全球人的生活反而更加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这三者的主张,揭示一个共同的现象:在全球化的时代,传统国家的中央调控力量减退,外来力量对本地的影响加大,本地事物的发生可能因它的一举一动而改变。物理学上的振动理论说,南半球的一只蝴蝶拍动翅膀,会启动一连串的连锁反应,继而在北半球引起海啸。这种现象也表现在全球生活的联动关系上。
例如,美国的经济“打喷嚏”,远在太平洋彼岸的台湾跟着“重感冒”。易言之,从政经社会运作的观点来看,没有一个现代国家可以自行孤立而存在;同样地,也没有一个现代人可以自外于全球化的种种无形影响。全球化打破传统地域边界观念,开启人类生活的新纪元。文化人类学家亚葩都瑞(Arjun Appadu- rai)拆解“landscape”,把全球文化的流动(flow)分为族裔风貌、媒体风貌、科技风貌、金融风貌、意识形态风貌五种风貌。这五种风貌的跨国流动,使得全球加速朝麦克鲁汉所描绘的“地球村”这个想象社群前进。随着各式高层次与低层次劳动人力的跨国移动、平面与立体传播媒体的全球性影响、电子科技因特网的蓬勃发展、国际跨国公司的资本流动,以及后殖民移民风潮所带来的文化杂化与新生、观光旅游等的不同生活经验的交融、跨国结盟的环保意识高涨、高速交通工具的普及使用与来自世界各地的异文化商品布满百货架上,这些现象构成全球化世界的特色,影响着我们每天的生活,无人能够置身其外。亚葩都瑞的说法,事实上还必须加上一项全球火红的新型流动形式,那就是高等教育的国际化。透过学术交流、学生交换、跨国双联等国际性课程、跨国科研合作、区域性或全球性教育学术组织等方式的运作及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带动全球知识快速的流通与分享,改变传统人才养成模式,但也引发人才与就业机会的争夺战。在新世纪,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脚步越来越快,影响也越来越深、越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