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于大家对免费资料十分关注,我们编辑小组在此为大家搜集整理了“ 实施字理教学渗透汉字文化 ”一文,供大家参考学习
一、为什么要研究识字教学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小学低年级语文,识字是重要的教学任务。可我们的师生被困在生字的堡垒下,为汉字所累,反复抄写、默写、听写、改错,日复一日。教师们总抱怨:光生字都弄不清,昨天刚听写过,今天又错了。为了让师生脱离烦恼,我们决定改进识字教学。首先,从研究课堂识字教学现状入手。通过调查发现课堂识字教学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
(一)重形音、轻字义重视字形识记,学生往往是死记硬背生字字形。独体字死记笔画、笔顺。如:学“大”字,“一横一撇一捺”,就是“大”,大是个什么形象,为什么用这个形象表示“大”的意思,不知道;对于合体字仅仅分析结构,“哀”字,是衣字中间有个“口”,到底字形和字义、字音和字义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师生都知之甚少。
(二)重想象,轻科学想象如何记忆字形时,学生往往天马行空,缺乏合理性和科学性,如“察”字,教师引导学生想象:“察”字上边的宝盖头就像警察叔叔的帽子。想象“处”字怎么记,学生:“又”跑到胡萝“卜”地里了。这种想象与字理不沾边,不科学。
(三)重记忆、轻理解许多教师的识字教学,只是让学生给字换偏旁、加一加、减一减,在汉字外围打转转,依然是机械记忆,汉字本身的魅力没有被挖掘出来。
(四)师生对形声字理解太浅、只在表层形声字是现代汉字构成的主体,占到现在汉字的84.8%。对于形声字,多数教师只知道形旁表意,声旁表音。如:“木”字旁字与树木有关;三点水字和水有关;口字旁字和口有关等。
(五)重字形、漏文化2009年秋,我们开始借鉴北京景山的集中识字,配合名篇阅读的方法。为了探索,我们把小学一二年级课文里的独体字全部找了出来,还把1-12册语文课本里的汉字按照形旁归了类,又按声旁归了类。我们设计了一组集中识字的材料,将同一文化下同一个偏旁部首的字归在一起,进行大量集中识字实验。但是,在进行集中识字过程中,发现学生没有字理知识,集中识字、大量识字实施起来相当困难,完不成预期识字数量的目标。这是一个关键性的发现,改变了我们的实验方向和着力点。学生没有字理知识,是因为教师普遍缺乏字理知识,这是汉字字理知识的传承出现的断代。缺什么补什么,我们开始进行学习和培训。
二、字理知识学习与教师专业培训领导带头引领大家阅读专业书籍为了有效进行字理研究,学校领导把关多次购进相关书籍,并与大家一起研读、交流。如《古文字趣谈》《从字到人》《汉字学十讲》《咬文嚼字》《信仰字中寻》《图说汉字五千年》《汉字寻根》《汉字密码》《字里乾坤》等等,每次有关汉字的书籍到来后,老师们都争先恐后借阅,唯恐抢不到手。在网上寻找学习资源和资料利用网络,推荐网站。《特级老师家园》《字理网》《字理小屋》都是老师们经常光顾的网站,我们又找到《汉字宫》和《部首与字义》,《汉字宫》是汉字教学艺术片,成了语文老师的必修教材。
外出向专家学习去年5月下旬,我们参加了“全国字理教学研究中心的年会暨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接触到了正规的字理教学理念,结识了黄亢美、周瑞宣、蔡恒奇、薛晓光等资深汉字研究专家和字理教学专家。通过请专家为学校的字理实验进行把脉、指导,我们明晰了识字教学的理念和方法,开始采取字理教学为本,多元识字的策略。我们南马路小学的课题研究定位在:进行字理教学的同时,填补识字教学领域文化传承这个空白。我们要让南马路小学的教师与学生通过字理知识和汉字文化的浸润,成为有智慧的人,而且是有大智慧的人。
三、课堂实践与收获教师们在学习与实践中,形成了以一年级、二年级为主的“字理乾坤”共同体。大家快乐而幸福地寻找汉字资源、汉字字理、汉字文化,乐此不疲。我们实验的效果从老师和学生两方面都有所体现。
(一)教师的面貌发生了可喜变化我校张彬老师在团队的协作、支持、帮助下,在教研活动中做二年级课《心愿》。她用《汉字宫》视频讲“槐”字,“槐”字为什么用“鬼”做声旁;她自创“强”字的笔画与手握弓箭的兵马俑跪俑图片对应;“辛”字,展示其甲骨文的字形及演变过程,学生了解其本义及引申义。学生学起来极有兴致,听课的老师感慨地说:这也是给老师上了一节课,这些知识,我们以前也不知道。张彬老师对汉字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她经常从市图书馆借来汉字故事书阅读、学习,不断丰富自身素质。张艳老师参加市评优课,讲《孩子们的花》。
通过讲解“艳”“枯”两个字字理,学生既记住了字义和字形,又有助于学生对文本的深入理解。张老师把“折”与“拆”的字理进行对比,折:斧头砍断木或草,“拆”字多的一点,就是拆房、拆桌椅时,散落的土块或木屑。“座与坐”用“汉字宫”视频演示,使得学生不用机械抄写,就能轻易而牢固记住这几个汉字字形。她的课也因此获得一等奖,并被推荐参加石家庄市优秀课汇报。魏静老师是接触实验最早的老师,单教授查字典,就和以往教法有所不同。她有意识引导学生在查到目标字后,先看一看本意是什么,有几个引申义。
(二)学生的变化显而易见张艳老师说:“我们的学生自主识记字形的时候,不再像以前一样天马行空地想了,基本靠拢字理了,能更科学地识字了。”张金英老师说:“学生们由于部首知识学得好,遇到新字,能用旧知同化新知,学生逐步形成系统、科学的学习汉字的能力。”二年级学生能问出:为什么“给”字是“纟”旁的高级问题。一年级学生还能自己悟出“甩”字就是“东西没用了,就把它“甩”出去的妙记高招。南马路小学的师生已经因字理识字和渗透汉字文化,显示出了独有的智慧(本论文由网学http://myeducs.cn 整理提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或联系我们的客服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