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学网为广大网友收集整理了, 素质教育理念下现有计算机教学模式的改进方向 ,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二十一世纪,一个民族素质的高低已成为体现一个国家综合国力高低的重要因素,成为推动或制约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随着计算机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大力普及,计算机教学与学校教学有机结合,在我国教育改革中已经得到了大力推广,随着这一趋势的加强,针对各地学校纷纷进行扩招后,每个阶段,如高中、职校、大学等的学校生源素质普遍有所下降的特点,利用计算机教学提高学校学生素质的问题摆在了我们面前。
1素质教育与计算机教学的关系由于计算机教育贴近现实,有着其他课程无可比拟的可操作性、实用性、实效性,作为素质教育的一环,在素质教育中占据了极其重要的地位。计算机能力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决定性因素所谓计算机能力,是指利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研究儿童认知发展基础上产生的建构主义理论,不仅形成了全新的学习理论,也正在形成全新的教学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习环境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不仅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且要求老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计算机教育对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素质教育除了要培养学生的思维素质外,其中最主要的还是对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都可以通过计算机教育来实现。计算机教育促进其他学科的发展从广度上看,计算机教育的内容应包括计算机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计算机辅助管理和计算机辅助学习四项。计算机教育一方面要让学生学习计算机知识,另一方面还应使学生能用所学知识操作计算机,以帮助学习其他学科知识。
2现有计算机教学模式的缺点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指导下建立起来的为完成某一教学任务而运用的比较稳定的教学方法的程序及策略体系,它由若干个有固定程序的教学方法组成。每种教学模式都有自己的指导思想,具有独特的功能。它们对教学方法的运用,对教学实践的发展有很大影响。教学模式的主要任务是形成一种学习环境,以最适宜的方式促进学习者的发展。但是没有一种模式是为完成所有类型的学习或者是为适用于所有学习风格而设计的。教学内容的多样性、教学过程的复杂性以及教师对教学过程理解的差异性等因素决定了教学模式的多样性。从另一方面来看,学生智力的差异性和学习风格的多样性导致了学习方式的多样性和学习过程的个性化。所有这些,都要求教师运用开放的、多样化的方法和策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当前许多经济发达地区的学校从小学开始,基本都实现了计算机教学化。通过计算机进行教学,有很多有利的方面,但同时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也摆在了我们面前,就是在现有计算机教学模式下,学生实际自主性较少。
现在常见的计算机教学方法有很多,这里笔者举两个最常用的方法:一个是任务驱动法,另一个是WebQuest教学法。“任务驱动”就是在学习信息技术的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紧紧围绕一个共同的任务活动中心,在强烈的问题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应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并在完成既定任务的同时,引导学生产生一种学习实践活动。“任务驱动”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它要求“任务”的目标性和教学情境的创建。使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在探索中学习。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还会不断地获得成就感,可以更大地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逐步形成一个感知心智活动的良性循环,从而培养出独立探索、勇于开拓进取的自学能力。利用这种模式进行教学,学生本来应该有一定的自主研究性,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都把任务分解到自己的思路上,使学生在学习中还是遵循着教师固定的思路,渐渐的学生在学习中就丧失(本论文由网学http://myeducs.cn 整理提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或联系我们的客服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