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耐心细致的解释和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寻找可以补救的措施,舒缓学生情绪,使事情得到妥善解决。在应对此次危机事件时,升达学院领导没有从长远来考虑,缺乏利用网络媒体处理危机的能力,不懂得转“危”为“机”,使得一些网络媒体的不良意图有机可乘,这对危机的进一步扩大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而网络媒体是一把双刃剑,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高校发生危机必然引起社会关注,这也是大学宣传、塑造形象的契机,校方应该主动与网络媒体沟通,以坦诚的态度面对各媒体和公众,争取话语主动权,从而避免校园骚乱事件的发生,消除对学校形象的不利影响,恢复学校良好的声誉,构建和谐平安的校园。
三、在高校危机管理中有效应对网络传播的措施
网络传播对高校危机管理有重要意义,畅通的网络传播渠道是应对大学危机事件的重要保证。只有有效利用网络传播媒体,建立网络新闻发言人制度,强化权威意见,争取话语主动权,才能更好地引导媒体发布消息,即使有人想要造谣生事也无从下手。因此,需要从政府、高校和学生三个方面来共同应对高校危机管理。
首先,从政府层面上来讲,政府要加强互联网的建设和管理。我国政府对网络的社会作用十分重视,曾专门开会学习和讨论互联网问题,提出“要加强互联网的建设和管理,我们必须以积极的态度、创新的精神,大力发展和传播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切实把互联网建设好、利用好、管理好。”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审议的《突发事件应对法(草案)》中明确规定:“新闻媒体违反规定擅自发布有关突发事件处置情况和事态发展的信息,或者报道虚假情况的,情节严重或者造成严重后果的,由所在地统一领导职责的人民政府处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这一法案的出台将有利于控制媒体虚假报道的蔓延之势,减少网络媒体的负面作用。政府要不断增加对网络建设的投入,对网络信息源进行控制,设置监督机制,增强公众对官方网站的信任度。当危机出现后,学校主动通过官方网站发布权威信息,杜绝虚假和不实的小道消息,占领话语权的最高地,赢得化解危机的主动权。
其次,高校要建立系统的危机信息发布机制。在信息时代和传媒社会,网络传播具有越来越巨大的社会影响力,高校危机刚发生时,学校如果没有做出必要的回应,流言蜚语和小道消息就会通过这一便捷的信息传播渠道大行其道,以讹传讹,造成民众心理上的恐慌,形成不利于高校解决危机的环境,使学校工作陷于被动。因此,高校应建立系统的危机信息发布机制,在危机发生伊始,管理者在第一时间利用学校的各种媒体进行信息披露,尊重公众的知情权,稳定人心和校内秩序。在危机处理阶段,学校要尽快、坦诚、公开、准确地告诉媒体详情,掌握对外报道的主动权,随时关注媒体的报道,一旦发现有错误和不确实的信息立即予以纠正。引导公众情绪,争取公众的同情和理解。学校还应开设课程,培养学生的媒介素养,对学校管理层和老师辅导员等也应进行相关培训。在一个开放和网络传播这么发达的社会,当学校发生危机时要想封闭消息几乎是不可能的,也是不明智的,特别是一些具有重大社会影响的危机事件,如爆炸、火灾、投毒、疾病传染以及恶性杀人事件,学校对外要做到信息公开透明,但是学校作为一个特殊的育人场所,对于一些涉及学生生命安全的信息也不宜全部向社会公开,如大学生自杀事件。因此学校要让学生学习和了解媒介的相关知识,提高对信息的辨别、批判、使用和管理能力,注意加强老师的危机处理能力、心理素质以及与媒体的沟通技巧,培养“意见领袖”,发挥他们的作用,引导舆论向有利于危机解决的方向发展。
最后,学生要尊重事实,增强自己的责任感和网络媒介素养。高校是育人的场所,学生是学校的主体,高校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