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分析了现阶段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结合本专业的实际情况,以应用型人才特色为出发点,完善了基于不同培养方向的模块化教学的实践课程体系,同时为了更好地实现培养目标,分别在改革实践教学内容和手段、建立信息化平台、青年教师培养三方面进行了认真的建设和思考,确保了教学水平和质量。
论文关键词:信息与计算科学;实践课程体系;教学改革
1998年,教育部把原数学类中的计算数学及其应用软件专业、信息科学和运筹学与控制论专业合并成立了“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它的成立对国内信息科学的人才培养与研究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该专业是信息科学、计算科学、运筹与控制科学交叉渗透的一门理科专业,目前开设该专业的学校较多,但大多是第一次开设数学类专业,除了少数院校办学经验比较成熟,已办出特色外,大多数院校尚未形成自己的特色,所以近几年许多院校都对信息科学专业的专业内涵、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等重大问题进行认真负责的研讨和改革,以期办出特色,为社会输送合格人才。
一、现阶段制约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实践教学质量的问题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是一个新兴专业,所以虽在该专业的专业内涵、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等方面达成了一些共识,但对实践教学的研究相对滞后,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实践教学环节一般借鉴原有其他数学类专业或工科类专业的模式,这与国家对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相差甚远。目前,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毕业生就业更加困难,主要原因是学生的综合实践及动手能力差。因此,对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实践教学进行系统改革和优化,构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实践教学体系,培养创新型人才是非常必要的。
许多实践教学的总体过程缺乏系统性、整体性的设计和安排,各门课的任课教师对实践环节的处理各自为政,实践内容、教学模式和考试方式等均未有科学的论证和合理的规范,甚至一些至关重要的实践环节就干脆被省略了,这导致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的降低。
教师队伍的数量、知识结构不能完全满足新形势下实践教学的需要,双师型人才的培养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二、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思路和措施
1.完善实践课程体系,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
首先从突出应用型人才特色出发,改革传统的研究型人才培养的教学体系,使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掌握数据分析与处理的基础理论和最新技术,更好地运用先进的计算方法和计算工具,提高应用软件和数值软件研发能力。为此,把实践教学体系的教学内容划分为的三个模块:数学建模能力模块、计算机应用能力模块和科学计算能力模块。
(1)数学建模能力模块。传统的数学授课模式主要是传授数学理论,而在实践教学中贯穿数学建模思想,让学生不仅能掌握数学的理论知识,并且能通过数学模型的应用来理解和领会这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改革。该模块侧重于培养学生建立数学模型及模型求解能力,以进一步开发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实际体会数学理论在工程中的应用,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此开设了数学建模课程、数学建模的课程设计和数学建模竞赛培训班,带领学生参加数学建模竞赛工作,培养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社会实际工程与管理中。近几年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获得一等奖1次,二等奖6次,在上海市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获得一等奖7次的好成绩。
(2)计算机应用能力模块。信息与科学专业除了要学生培养具有良好的数学修养外,还要具备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和熟练的计算机技能解决实际问题,所以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整个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