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程中,非言语行为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搭建情感沟通,调节师生关系
心理学研究中的皮格马利翁效应表明,教师的眼神、语气等非言语行为可以激发学生克服困难,促进学生刻苦学习,成为学生取得优异成绩的动力。和其他的课程教学一样,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通过言语行与非言语行为进行知识的传授任务,在通过言语行为进行动作原理的讲解之后,采用非言语行为方式,通过示范等方式来传递信息,表达对学生的期望、态度或者观点。从学生的反馈情况来看,非言语行为对学生体育课程的影响程度很大,研究表明,学生在体育课堂上希望得到教师非言语行为的肯定性评价,我们把这种评价称为内隐性评价,它能激发学生训练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学习中搭建起师生情感沟通的桥梁。通过熟练地运用非言语手段,可以在体育教学中充分展示教学的艺术水平,达到以情施教、协调师生关系、发展学生智能的作用,以增加师生之间沟通的有效性,大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2.建立完整的技术动作表象的功能,提升课堂讲解的生动性
体育教学过程中,几乎90%以上的技术动作学习要通过动作示范的形式来完成,它是教师或教师指定的学生以身体动作为范例,向学生讲解学习的技术动作要领与方法,以建立正确的动作表象。教师在运用语言手段讲解技术动作的基础上,通过非言语行为方式向学生展示技术动作的形象、结构、动作顺序、技术要领和完成的方法。在这个过程中,非言语行为应用增强了体育课堂教学的生动性与趣味性,加深学生对整个课程内容的理解。在技术动作的教学过程中,非言语行为的表达功能具有特殊性。比如在单杠、双杠、跳马等课程教学中,首先是教师的技术动作示范,而后是学生的动作要领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在旁边进行保护与引导。通过直接或间接的身体接触,会产生心领神会的微妙效应。这种效应是口头语言示范表达的扩展和延伸,一定程度上增添一些附加信息量,增进了学生对信息的理解能力。
3.操纵师生互动,促进沟通交流
所谓师生互动的操纵,就是通过非言语行为影响并控制师生之间的交流,这是非言语行所具备的独特操纵功能。这种功能在体育教学中非常普遍,比如教师可以通过点头、摇头、手势等方式代替自然语言来表达对学生的指示,也可以通过特殊的手势和身体姿势来传递教学意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掌握讲解与纠正动作的时机,控制学生完成动作时间,向学生传递不同的信息,以此操纵师生之间的互动,增进了学生的内心感受,达到了控制学生学习活动的目的。
4.准确反馈体育教学信息,确保教学过程顺利实施
反馈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体育教学也不例外,反馈是体育教学的重要调节机制。教师在传授知识技能的同时,还要兼顾教学的效果。课堂教学的效果需要从学生身上获得种种课堂教学的信息,从而及时有效地对课堂教学的内容、节奏以及组织安排进行有效的控制。与教学评价不同,体育教学反馈信息的获得是实时的,而不是滞后的。这种反馈信息的获得是通过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的非言语行为获得的。因此,教师必须通过学生的面部表情、规范的动作或者其他肢体语言等方式及时获取反馈信息来作出适时的判断。
5.增进学生智能水平提高,推动学生个性健康发展
长期的教学经验告诉我们,知识和运动技能掌握,需要智能的较好发挥,反过来,在发挥智能、掌握知识和运动技能的过程中,又促进了智能水平的发展。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的微笑,使学生感到友好、亲切、平易近人。良好的情绪活跃了巧妙的思维,思维上的触发有利于其在新的类似问题情境中的迁移。诸如此类的情景的长期累积,便会提升智能水平。心理学研究表明,智能是通过心理过程和心理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