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高职院校图书馆是学校的文献信息中心,是校园文化的重要场所之一,具有育人性和文化性。高职院校图书馆对校风、学风和精神风貌等上都有引领作用,推动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健康发展。高职院校图书馆可以从物质文化层面、精神文化层面和制度文化层面对校园文化发挥引领作用,为此,图书馆应该加强自身建设,更好地发挥引领作用。
论文关键词:高职院校图书馆;校园文化;引领
一、高职院校图书馆与校园文化的关系
高职院校的定位是高等职业教育,属于专科层次范畴。它的人才的培养目标注重岗位技能,面向社会培养能熟练地掌握某一特定职业或行业的技术及服务规范,符合生产、服务和管理第一线要求的高素质劳动者。高职院校图书馆与高等院校图书馆相比更具有其专业特色和特点,是为教学、科研、生产提供服务的,其职能主要体现在服务和育人上,为提高学生的各方面能力提供更有针对性的知识和信息。
(一)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构成及特征
校园文化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来源于社会文化,是整个社会文化在大学校园的反映。广义的校园文化可以划分为四个层面:第一,物质文化形态,即以物质文明的形式表现出来的文化景观。如校园地理环境,建筑群布局,艺术文化设施等。第二,制度文化形态,即以社会关系反映出来的文化。如学校的隶属关系、管理体制、组织机构等。第三,观念文化,即以理性的形式表现出来的精神文化形态。如办学指导思想,奋斗目标,校风,学风等。第四,心态文化,即内隐于师生中无形的深层文化形态,如思维方式、价值取向、情感方式、审美情趣等。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与一般的企业文化、军旅文化、商业文化、村落文化、节日文化有着质的区别,它指的是在高职院校内发生的,以学生为主要载体,教师为导向的,师生共同创造的一种文化氛围和文化现象,包括校容校貌,教育与管理制度,全校师生的价值观念与行为准则等。高职教育有高等性、职业性、实用性、层次性性和实践性等基本特征,校园文化有其自身的功能:德育功能、美育功能、升华管理功能。
(二)高职图书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具有重要意义
文化是一种非强制性的力量,但它对学生的影响却是至关重要的,有时甚至能达到许多强制性力量无法实现的目,高职院校图书馆作为重要的学习功能设施,对于校园文化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高职院校图书馆本身就是校园文化的一部分。我们通常有这样的感觉,进入一个学校最引人关注的是教学大楼、科技楼和图书馆。由此可以看出这三项建筑是高等学校校园风貌的体现者,其中图书馆则是这三者中最具有代表性与综合性的一个,是校园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之一。
高职院校图书馆体现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性质和特征。高职院校校园文化与一般高校相比最突出的特点是职业性,而高职院校图书馆的文献及活动的开展更是体现了职业性与生产性的特点。所以,高职院校图书馆自身的建设,也是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不断发展前进的推动者。
高职院校图书馆体现校园的审美娱乐性。总的来说体现在三个方面,提供书籍阅览、提供娱乐场所、创造审美性文化氛围。图书馆内外的文献书籍、装饰美化物品、标语或标牌、墙报和壁报等都是审美文化的创设。
二、高职院校图书馆对校园文化引领的层面
高职院校图书馆作为一种文化事物和现象,在人们的头脑中不再仅仅是一个客观存在的看书学习的实体,人们对图书馆的认识可以归纳为物质层面的图书馆、制度层面的图书馆、精神层面的图书馆。高职院校图书馆是校园文化引领者,向学生传播文化知识,进行思想政教育,是课堂教育的继续与补充。笔者将从三方面来谈高职院校图书馆对校园文化的引领。
(一)图书馆对校园物质文化的引领
图书馆作为一个场所是一个独立于人的意识而客观存在的实体。图书馆物质设施包括馆藏文献、馆内外环境设施、馆职工及工作设施等。校园物质文化是以物质文明的形式表现出来的文化景观,包括:校园地理环境,建筑群布局,艺术文化设施等。中国自古以来就有“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的说法,图书馆更是汇集了人类历史发展中积累的文明成果和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成果。高职院校图书馆作为一个实体场所,是高职学生查阅文献资料,看书学习的良好场所,为高职学生提供文化、思想、道德及专业知识的文献,是校园文化活动的中心之一。它让学生学习知识,开阔视野,有利于高职院校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高职院校图书馆完全能够体现并帮助学生提高校园学生的认知文化、审美文化和价值文化的目标,起到引领校园物质文化的作用。
(二)图书馆对校园精神文化的引领
图书馆在工作、运转和发展过程中会形成特定的规范和价值观,它还包括图书馆的群体意识和职工的工作作风、道德情操、服务哲学等。校园精神文化包括观念文化和心态文化。观念即以理性的形式表现出来的精神文化形态。如办学指导思想,奋斗目标,校风,学风等。心态文化即内隐于师生中的无形的深层文化形态,如思维方式、价值取向、情感方式、审美情趣等。
图书馆有浩瀚广袤的文献信息资源,为广大师生提供各种有利用价值的文献,并有序排列,指引学生进入到这一知识的殿堂,学生可以与大师们进行思想上,精神上的交流与碰撞,提升自己的精神文化水平和思想道德修养。《中国图书馆员职业道德准则(实行)》,明确规定图书馆工作人员应坚持开展“修身、立德、爱馆、敬业”的思想教育。校园文化以学生为中心,以校园为主要场地,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图书馆是学生群体学习和活动的良好场所,有利于师生以及图书馆馆工作人员形成努力学习、积极进取、团结协作的认真学习和工作的作风,这种作风将带动图书馆服务模式和体系的建立,学生长期在这种良好的氛围的图书馆中学习或参加活动,他们也将不自觉的学习这些学习和服务精神,进而带动校园文化健康发展。
(三)图书馆对校园制度文化的引领
校园制度文化,即以社会关系反映出来的文化。如学校的隶属关系、管理体制、组织机构等。高职教育培养的学生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第一线的应用性人才,其毕业后直接面向社会基层,是第一线的复合型技术应用人才。这一办学方向和特点,就决定了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具有浓厚的社会性和职业性。图书馆的制度文化是指图书馆的规章制度、奖励制度、部门岗位职责、图书馆借阅等各项管理制度是图书馆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的连接中介,是图书馆科学管理的有力保证。合理的图书馆规章制度、严格的纪律、科学的管理等方面,是图书馆工作稳定有序的进行的有效保障,由于高职院校教育的职业性和社会性,学生在更专注所学的知识是否符合职业的需求和社会的需求,当他们发现图书馆科学合理的制度使师生逐步形成良好的心理和行为习惯,对每个馆员、师生具有习得励志的作用,他们也会慢慢学习图书馆的优秀制度以便适应以后在工作的制度。这样,图书馆的制度就潜移默化的作用于校园制度文化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