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网学 原创论文 原创专题 网站设计 最新系统 原创论文 论文降重 发表论文 论文发表 UI设计定制 论文答辩PPT格式排版 期刊发表 论文专题
返回网学首页
网学原创论文
最新论文 推荐专题 热门论文 论文专题
当前位置: 网学 > 设计资源 > 参考免费 > 正文

关于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教师角色探析

论文降重修改服务、格式排版等 获取论文 论文降重及排版 论文发表 相关服务


  论文摘要:和谐的师生关系对于高校人才培养以及教育教学活动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介绍师生关系存在的基础,并从教师视角探讨了影响师生关系的原因,指出教师在构建和谐师生关系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主导作用,且从四个方面提出了相关建议。

  论文关键词:高校;师生关系;问题;教师角色 
  
  师生关系是人际关系的一种特定形式。一方面,这种关系具有社会学属性,与一般的人际关系具有诸多共性;但另一方面,由于处在学校的特殊环境下,二者在共同参与和完成各种教学科研活动的过程中发生着各种互动和交往,师生关系因此还具备了教育学属性。师生关系的质量直接影响教育教学的效果以及学生的思想道德和人格塑造。随着时代的进步、文化的变迁以及人们观念的转变,师生关系的内涵、影响因素、表现形式等也在发生着变化。作为相互关系的主体之一,教师在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过程中应该如何定位呢?

  一、师生关系的存在基础

  师生关系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以及日常交往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相互对待的态度以及各自的心理感受等。在高校的特定环境下,师生关系存在的基础首先表现在教与学的对立统一上。
  以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为代表的传统教育理论认为,教师拥有绝对权威,学生对教师必须保持一种被动状态。传统教育理论否定学生的独立地位,而强调教师的领导作用,学生只能听从教师的教导,没有教学活动的主动权。教学过程中以教师为中心、以书本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学生被看作接受知识的容器。传统教育理论影响着相当数量教师的教育理念,虽然近些年教育界在逐渐提倡提高学生主体地位,但大学课堂上的教师绝对权威现象仍然存在。与之对立的观点则是以美国教育家杜威为代表的现代教育理论,其强调学生的主动性和独立性,提倡完全按照学生的需要和兴趣来学习,教育者只是以指导者和顾问的身份出现。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教育观念的转变,上述两种观点均显示出了极端性。前者强调以教师为中心,忽视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独立性,后者则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淡化了教师的主导性,容易使教学陷入无序和盲目状态。在这两种理论下,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或者是刻板的、疏远的,或者是松散的、无序的。
  我国于20世纪80年代提出了“师生互为主客体模式”的教育理论,即强调师生关系应该是两个主体间的平等对话关系。随着人际关系的主流逐渐演变为社会成员间的民主与平等,现在大多数人都认可21世纪新型师生关系应是民主、平等、对话的关系,是主体与主体之间平等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互相沟通的关系,是一种主体间性的关系。即使在学校这种特定环境下,社会主流人际关系的属性也必然影响到师生关系。因此,良好的、和谐的师生关系,必然建立在民主与平等的基础之上。

  二、高校师生关系存在的主要问题:教师视角

  在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构建和谐校园的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信息社会的冲击,高校中的师生关系出现了诸多不和谐的现象。从教师视角进行分析,可以归纳为如下几个方面。
  客观上,由于近些年高校的连续扩招,在校学生数量剧增,而教师队伍建设并没有及时跟上,造成师生比例严重失调,结果是课堂上一名教师经常要面对多个班级、上百名的学生,一个学期下来,熟悉的面孔不多,更谈不上与所有学生进行交流。同时,学分制教育模式影响下,学生具有自主选课的权利,造成了教师面对的学生可能来自多个班级、甚至多个院系和专业。再加上弹性学制等,学生的流动性大为增强,因此,教师与大多数学生的关系呈现“疏远化”,教师没有能力与众多学生进行亲密交流。此外,高校现行的职称评定制度并不完善,晋升条件更多是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学首页 | 原创论文 | 计算机原创
版权所有 网学网 [Myeducs.cn] 您电脑的分辨率是 像素
Copyright 2008-2020 myeducs.Cn www.myeducs.Cn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09003080号 常年法律顾问:王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