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通过引导研究生从事跨学科研究,可以使研究生摆脱固定的单一学科思维模式的束缚,吸收其他学科思维方式的营养,将两种或多种学科的特定思维模式有机地融合,产生具有新思想的思维活动,进而实现思维方式的创新。此外,由于创新所面临和所要解决的难题日趋复杂,单纯运用某学科领域的传统研究方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往往很难实现创新性的突破,必须运用综合的方法才能解决问题。跨学科教育不仅可以使研究生掌握相关学科领域的原理和方法,还可以改进和完善传统科技创新方法,推动创新人才的培养。
二、跨学科研究生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实践困境
跨学科研究生培养重在实现多学科知识的融合和多学科专家学者的参与,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这不仅需要特定的人才培养模式、管理模式和学术氛围,更需要思想观念的转变和政策的支持。但就我国高等教育现实状况来看,跨学科研究生培养在实践中还存在着不少问题,相应的体制机制还很不完善。
1.学科组织的体制性障碍
第一,学科组织文化与行为取向的差异。每一个学科都有自身所独有的学科文化,学科文化的差异体现为学科组织目标的差异。例如,信息工程的组织目标与人文类的组织目标不同,潜在的合作者必须对学科组织目标及其背后的学科文化达成某种共同的理解和沟通。大学是“底部沉重”的学术组织,作为基层组织的学系之间的目标往往缺乏一致性,不同学科的教授都围绕着不同的目标展开工作,不同目标的背后都隐含着各种不同的文化传统。一个学系通过传统和历史沉淀形成自己的学系文化,将成员凝聚在一起,拥有共同的价值。当要求学院与不同学科之间开展跨学科研究时,这种文化价值的差异就成了交流与合作的阻碍因素。第二,学科组织结构型障碍。大学中的学科组织主要表现为学院、学系与研究所,这些传统的学术组织在大学中占据了主流地位,形成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大学组织结构。这种组织结构对跨学科研究的阻力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学院、学系与研究所大多以学科为基础构建,组织建制的学科单一性特征比较显著。每一个学科组织有着自身的学科研究领域,组织实体之间有着相应学术和组织结构边界,不利于跨学科研究以及研究生教育的开展。同时大学的科层化管理模式与跨学科研究生教育时间存在冲突。现代大学注重实施科层组织结构,这种组织架构重视纵向上下级关系沟通,重视达成上下级之间沟通的高效率性,而学科组织则是围绕学科发展的逻辑组织结构,尤其是跨学科研究和跨学科研究生教育在理论上应该更重视学科组织之间的横向沟通,这也导致了学科组织之间的隔离与分化现象,不同学科组织之间缺乏沟通和协调。第三,教师角色和身份冲突。在跨学科研究组织中,研究者带着所归属的学科组织的角色与身份进入跨学科研究组织,而在跨学科研究组织中又有一种组织角色与身份,两种不同的角色与身份导致冲突;同时,在跨学科研究组织中,成员往往由不同学科组织的教师、研究者组成,他们因具有不同的学科文化与组织信念,在原来的学科组织中具有不同的角色与身份而形成彼此之间的冲突,“严重的冲突是教师之间的关于学术的冲突——比如什么样的活动有价值、什么样的方法与技术最佳”。在跨学科研究组织中,这种冲突往往伴随着整个跨学科研究过程,这正是跨学科研究所面临的基本矛盾,实际上角色与身份冲突的背后蕴含着深层的学科文化冲突。
2.高校管理的制度障碍
第一,院系本位观念根深蒂固,学院壁垒坚固,资源共享难以实现。尽管对跨学科研究生培养给予了一定程度的重视,但在实际操作层面上,各学院没有真正形成资源整合、资源共享、信息互动的局面,对跨学科研究生培养目标缺乏整体把握。相反,在管理上都在自觉不自觉地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