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由于受到地区经济条件、自身能力水平及职业认同感、社会认同感等因素的制约,农村中职业教师的专业化发展陷入困境之中。农村中等职业教育质量的提高,呼唤农村中职教师专业化发展,而教师专业化发展迫切需要政府和社会、学校及教师本人共同努力,构建起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网络系统,不断探究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路径。
论文关键词:农村中职教师;专业化发展;路径
当前,教师专业化发展已经成为全世界的共识,世界各国都把教师专业化发展作为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举措。教师专业化是教师个体专业水平提高和教师群体争取教师职业的专业地位而努力奋斗的过程。教师专业化既是一种认识,更是一个持久的奋斗和探索的过程。它不仅要求有职业资格的认证等外在的条件和制度的保障,更是一个从业者群体和教师个体的自觉的内在追求,是一个终身学习、不断成长的过程。2006年底,教育部和财政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实施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的意见》,启动了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标志着我国职教师资队伍建设迈上了新的台阶,同时也意味着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化发展有了新的契机。我国是一个农业人口占绝大多数的国家,农村教育问题关系到整个教育改革的成败,而农村教师的专业素质高低又直接制约着农村教育的发展,在新农村建设的视阈下提出的一些新要求对教师尤其是农村中职教师的知识和能力都将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如何依靠农村现有的资源,发挥其优势来促进农村中职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成了一个刻不容缓的问题。本文试图对农村中职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意义、困境进行分析,并以特有的视角进行路径探索,以期为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农村中职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意义和价值
首先,农村中职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有利于提高农村中等职业教育的质量,促进农村劳动力的开发和转移。农村中职教育作为我国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情况直接影响到我国农村劳动力的素质,而教育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教师的发展,尤其是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农村中职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是校本课程持续发展的需要,更是教师自我成长的需要。农村中等职业教育质量的提高,呼唤农村中职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其次,农村中职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有利于农村中等职业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教师的专业成长,可加快教师可持续发展的速度,促进农村中职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社会对农村中职学校的教育功能认可度也会相应提高,从而促进其可持续发展。
最后,农村中职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有利于提高农村中职教师的专业素养。教师的专业素养包括教师的专业精神、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它们共同构成了教师的专业智慧。只有具备了专业智慧,才能使教师对教育问题及其情境具有敏感性,及时把握教育时机和妥善处理教育过程中的矛盾冲突,掌握教育的艺术。
二、农村中职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困境
(一)职业认同感低成为农村中职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阻力
教师职业认同是其获得社会专业认同的重要心理基础。教师的职业认同不是单一的。人们期望教师进行职业化的思考,表现出职业化的行为。社会的要求、他人的观念和期望影响职业认同的形成。但是,教师个体并不是简单地采用那些社会既定的职业特性(包括知识和态度)。他们对职业特性的意义和价值的认识影响着他们自己应对这些特性的方式。众所周知,职业技术教育很大程度上是就业教育,是一项培养人、发展人的教育。让学生学习知识、培养能力是中职教师最大的诉求。职业教育要求教师至少是“双师型”教师,即一方面是讲师,另一方面还要是技师。强调专业操作实务和能力,用操作性的教材,上操作性的实训课,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体会到快乐和满足,真正学到知识和技能。由此可见,就业取向的中职教育,决定了其教师的专业性是实践型的,要求教师不仅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师范技能,更应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以往的研究成果表明:中职教师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教师学历合格率偏低,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的人数少,本科及以下学历的人数多。(2)教师结构不合理,兼职教师少,专职教师多,副高及以上职称的人数少,中低级职称的人数多。(3)“双师型”师资短缺,纯理论教学的教师多。(4)教师队伍不稳定。(5)师资培训内容滞后。(6)有社会实践工作经历的人数少,学校毕业后直接任教人数多。(7)中职教师继续教育的人少,培训基地严重匮乏。(8)中职师资队伍的职称评定工作体系尚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重学历、轻技能的倾向。可见,中职教师由于自己的知识结构或业务能力的有限性致使他们无法胜任工作的需求而导致职业认同感低而无心专业化发展。对于农村中职教师来说,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相对低下,资金上的缺乏、信息上的不畅通、职业教育体系的不完善、教育观念上的偏差等等使得农村中职教师缺乏有效的专业化发展途径,教育热情锐减。
(二)社会认同感低、职业倦怠感衍生影响着农村中职教师专业化发展
首先,根据《教育部关于制定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教职成[2009]2号),中等职业学校的培养目标是: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由于农村中职教师的专业能力无法实现这一目标,造成所培养出来的学生在社会上无法正常释放,社会对农村中职教师认可度不高,从而使农村中职教师生存比较尴尬;其次,研究表明,角色冲突和角色模糊与职业倦怠存在高强度的相关性,二者都能导致工作满意度的下降。农村中职教师在学校承担着众多的角色:知识传授者、行为示范者、班级管理者、教育研究者、学生的知心朋友、心理咨询师等角色。在每天的工作中,这些角色要不断地转换和定位,教师往往找不准自己的定位,从而在自身发展目标等方面意识模糊,容易引起这一群体产生心理问题。最后,随着现在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农村众多的核心家庭集几个家庭的力量让孩子上普通高中最终为高等教育输送人才,从而使农村的中职学校处在“招生难”的困境。当然,也有部分家庭由于孩子不擅长读书迫于无奈让孩子在中职学校就读,一般来说,这些孩子由于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且常常在初中教育阶段就表现出许多的问题行为。这样就使农村中职教育陷于“教学难”、“管理难”、“就业难”等办学困境中,教师也忙于教学,忙于招生,忙于管理,这样的职业压力也加重了农村中职教师的职业危机感,导致教师身心疲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