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注册入学”对高职教育的影响是双重的。积极影响主要表现在:一是使教育回归其本质功能;二是促进高招公平公正;三是推动高校教育改革。弊端主要表现在:一是至少在短期内会对高职院校的声誉有较大影响,从而影响其生源;二是至少在短期内会不可避免地带来招生的混乱,给高职院校原有招生秩序带来冲击;三是会使人们对高职的教育质量产生疑虑。假如全面实施“注册入学”,对高职院校来说,既是一种挑战,又是一个契机,高职院校要抓住这个转折点,深入改革,实现飞跃。一是科学设置“注册入学”“门槛”,使其成为有条件选择;二是加强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探索,构建更加完善的理论和实践教学体系;三是针对“注册入学”学生的实际情况,积极探索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同时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强引导和督查,促使“注册入学”后的教育质量真正得到保证。
论文关键词:注册入学;高职;应对
2011年年9月,江苏省高职院校迎来首届“注册入学”学生。作为一种全新的重大的改革举措,到目前,江苏省的“注册入学”试点在全国高职教育界还是个例,还是一种前驱性的探索,其他省市高职院校还不能切身感受到实质性的影响。但是,江苏的做法或将代表一种改革的趋势,不久的将来,“注册入学”或许将在更大范围内展开。届时,高职院校将面临怎样的挑战?将如何积极应对?在此,试以在高职院校全面推行“注册入学”为前提,对此进行粗略的探讨。
一、“注册入学”的积极意义
“注册入学”作为一种全新的改革创举,对高职教育来说,其影响是双重的。对于积极方面的影响,教育行政部门和专家们普遍认为并抱有较高期望的有三点:
一是使教育回归其本质功能。1985年出版的《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卷》这样定义教育:“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教育的本质功能应该是为实现人生价值,为实现更加美好的生活提供保障。但在传统的高招制度下,一切都围绕着高考指挥棒转,学校的教育成了应试教育。素质教育往往成了一句空话。
“注册入学”使学生摆脱了应试教育的桎梏,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公平选择的平台。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兴趣、追求,选择一个符合其本人学能、潜力、专业方向的教育机会,在公平竞争的氛围下,凭借自己的努力去发展自己,去实现人生价值。在这样一种高招制度下,素质教育才有循序渐进的实施条件。
二是促进高招公平公正。2007年恢复高考30年之际,教育部考试中心联合《中国青年报》做过一个大型公众调查,95.7%的人认为全国统一考试的高考制度是现阶段最公平的制度之一。但是由于高等教育优质资源的稀缺、社会监督体系的脆弱,现有高考招生制度中一些举措,如优秀生保送、自主招生、特长生加分等,都有可能因为权力、金钱的渗透,而影响高招的公平公正。
“注册入学”则可有效避免这一点。传统的高招模式下,录取学生的主动权全部掌握在学校手上,而“注册入学”,是考生和院校实行“双向选择”。考生可以同时申请注册两所学校,如果考生同时被两所院校预录取,则由考生从两所院校中选择一所进行确认,考生最终确认的院校就是该考生被录取的学校。这样,更能促进招生的公平公正。
三是推动高校教育改革。“注册入学”使学校和学生的位置发生了根本变化。学生有了更多的选择学校的自主性。办学特色鲜明、教学质量高、培养出来的学生受用人单位欢迎的学校,学生才会选择。相反,办学墨守成规、教学质量低下、学生就业率不高的学校,必然不会受到学生欢迎。招不到学生的学校,也必然面临生存的危机。
生存的危机感,是高职院校改革创新的内在动力。只有实行真正的改革,培养出高质量的、为社会所欢迎的学生,学校才有生存与发展的机遇。可以说,“注册入学”把学校推上了非改革不可的境地,促使学校明确办学思路,加强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探索,主动更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提高教育质量,增强对学生的吸引力,从而实现学校的长远发展。
二、“注册入学”给高职院校带来的弊端
假如有一天,包括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在内的所有高职院校都实行“注册入学”,那么,从短期影响而言,第一感觉是弊大于利。具体表现在:
(一)“注册入学”至少在短期内会对高职院校的声誉有较大影响,从而影响其生源
“注册入学”意味着高职院校取消了高考分数线门槛,学生到高职院校读书不需要比拼高考分数,想到哪个学校只需去报个名就是。这样导致的直接后果会影响学生内心的荣誉感,从而影响他们选择高职教育。
以往高考分数线高低对不少家长来说,能起到一个引导的作用,当考生和家长面对众多的高职院校,无法评判高下的时候,他们会有一种从众心理,会通过高考分数线的高低来评价一个学校,从而做出选择。因此,从某个意义上来说,高考既是保证高校招生秩序的一个途径,也是在公众面前体现一个学校地位和荣誉度的途径。
如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经过这几年的建设,在社会上已经有了较高的声誉,得到了社会的认可,高考录取的学生文化素质越来越高,这从高考录取分数线中也可以反映出来。以湖南为例,这几年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高考录取分数线往往会高出控制线一百多分,通过高考录取的学生绝大部分超过了三本线。如笔者所在的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今年高考录取分数线文理科均超过三本线二三十分。
对一部分平时成绩较好的学生来说,不管是进哪所高职院校,或许已经有很深的失落感了,但进了一所要上三本线才能录取的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在失落的同时,心里还是会有一份荣誉感。如果实行“注册入学”,取消高职院校的高考分数线门槛,这部分学生或许会有沦落的感觉,他们或许宁愿去复读一年,然后再考一个需要凭高考分数录取的学校,而不愿选择什么努力都不需要,想去读就可以去的学校。高分学生的流失,会很大程度上影响高职院校的生源质量。
不仅是高分学生,低分的也如此。江苏“注册入学”首次招生情况也在一定程度上印证了这一点。江苏参加注册入学试点的26所高校中,全部完成计划的11所,完成计划50%~99%的12所,有3所学校招生计划完成不到一半。这固然有生源自然减员等诸多原因,但与考生和家长普遍认为“便宜没好货”,没有入学“门槛”的大学读了“没意思”的心理有很大的关系。由此可见,实行“注册入学”,使学校拥有充分的招生自主权,“只要想要的学生都可以顺利录进来”,这种良好的愿望,由于学生和家长不“领情”,并未能达到预期的效果。相反,学生和家长对高职院校“注册入学”的不认可,影响了高职院校的生源。
(二)“注册入学”至少在短期内会不可避免地带来招生的混乱,给高职院校原有招生秩序带来冲击
按照目前的高考统招体制,为了实现本地高校生源保护,各省市可以采取限制外地高校招生的方法来进行生源封锁,而实行“注册入学”的高职院校,其招生真正实现了由考生和招生学校自行做主,原有的生源封锁无法产生作用。因而,假如全面实行“注册入学”,高职院校没有了跨省招生的限制,高职院校会想法设法争取跨省生源,不同省份的高职院校之间自然会竞争加剧。
即便在同一省份,原高考统招体制下,按批次进行招生录取的高职院校,也会因录取批次、统一的省划分数线取消,自主决定招生录取条件、方式、时间,而展开更加剧烈的竞争。在高职生源日益萎缩的趋势下,生源大战更加不可避免。为了抢生源,各校会各显神通,使出各种招数,招生混乱更加难以避免。
对于在原有高考统招体制下,生源较少较差的高职院校来说,假如全面推行“注册入学”,他们必然会凭借更加灵活的招生方式,来尽可能地争取生源,切取“市场蛋糕”。而对于在原有统招体制下处于“上游”的高职院校来说,因为他们争抢生源的意识相对来说比较淡薄,可能一时“船大难掉头”,在失去原有的招生政策优势下,难以适应新的招生形势。招生市场就更难规范了,不公平的、不合理的竞争可能会愈演愈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