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学贵有疑。课堂提问是学生探究性学习的动力,也是理性思维深入的标志。数学教学更是引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能否进行恰到好处的提问,就成了衡量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尺度之一。通过借鉴、实践、反馈,笔者总结了几种有效的方法。优化数学课堂提问的方法很多,这有赖于广大教师敢于创新,勤于实践,善于思考,精于归纳。
论文关键词:课堂提问;数学教学;方法
一、提问课堂意义
学贵有疑。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法国教育家保罗·弗莱雷说过:“没有对话,就没有交流,也就没有真正的教育。课堂应该是对话的课堂。”课堂提问是师生课堂对话的主要形式,是学生探究性学习的动力,也是理性思维深入的标志。课堂提问是引导学生和促进学生自觉学习的手段、联系师生思维共振的纽带、开启智慧的钥匙,是改进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能否进行恰到好处的提问,就成了衡量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尺度之一。
而数学教学更是引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数学教学的核心是发展思维能力,思维是由问题开始的,有了需要解决的问题才能调动思维的积极性。正如美国的数学家哈尔莫斯说:“数学真正的组成部分是问题和解,问题才是数学的心脏。”因此数学教学应围绕着问题来设计。一个好的数学问题对于理解新的数学概念,形成新的数学原理,产生新的数学公式,或蕴含新的数学思想会有极其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数学课堂提问要具有技巧性
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课堂提问有“巧”“笨”之分。新课改背景下,教师为了克服满堂灌教学,广泛地使用课堂提问。但由于不少教师缺乏课堂教学提问的艺术,虽然满堂都是“问”,形式上很热闹,却因许多问题提得不得法,效果不好。我国古代教育名著《学记》中提出“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的教学原则,旨在强调教师的作用在于引导、启发,而不是强迫、代替。把握数学课堂提问的艺术,是教师展现课堂教学艺术的画龙点睛之笔。如何改进提问技巧,让“问题和解”真正成为数学的组成部分、成为数学的心脏呢?通过借鉴、讨论、实践、反馈、总结,以下几种方法行之有效:
(一)曲问。所谓“曲问”,是指运用“迂回战术”变换提问的角度,让思考转个弯,问在此而意在彼,使学生开动脑筋,经过一番思索才能回答。如讲解分式的基本性质时,首先提问学生:分数的基本性质?然后提问学生你能否通过类比的方法得出分式的基本性质?再如讲解二次函数的基本性质时,首先提问学生,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性质是什么?我们学习这两部分内容时是怎样通过类比的方法得出其性质的?你能否利用类比的方法,画出二次函数的图形?是否能得出二次函数的性质?该问题和学生的已有的知识联系起来,提问后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去思考。
(二)悬问。所谓“悬问”,即通过提出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引出悬念,给学生造成一种跃跃欲试的和急于求知的紧迫感。巧设悬念作用有两点:一是激发兴趣,二是启动思维。悬念一般是出乎人们预料,或展示矛盾,或让人迷惑不解,常能造成学生心理上的焦虑、渴望和兴奋,只想打破砂锅问到底,尽快知道究竟,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而这种心态正是教学所需的“愤”和“悱”的状态。运用这种方法要恰当适度,不“悬”难以引发学生的兴趣;太“悬”学生百思不得其解,都会降低学生的积极性。例如讲解一元二次方程时,采用游戏引发悬念、激发兴趣。教师说:如果你把你的年龄乘以2减5后的得数告诉我,我就可以知道你的年龄。学生说21。教师说你的年龄是13。你想知道老师是怎样猜到的吗?在学生的惊奇中引导学生回答问题,并引入方程的概念。于是学生非常有趣地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三)递问。所谓“递问”即围绕主题设计一个有层次、有节奏、由浅入深、前后衔接、互相呼应的问题,使学生步步深入,拾阶而上。在实际操作中可以根据教材的特点,学生的实际水平,把大问题分解成一组小问题,层层深入,一环扣一环地问,逐步引导学生向思维的纵深发展。这样的提问处理,学生乐于接受。例如在讲解多边形对角线的条数这一问题时,可以采用这种分层提问的方式教学。首先提出问题:n边形有多少个顶点?这个问题学生容易回答出来。然后接着问:与A点不相邻的顶点有几个?学生通过思考也能会得出结论。在此基础上可以继续追问:那过A点有多少条对角线呢?学生由于有了前面的问题做铺垫可以不费劲地回答:n-3条。最后教师就顺势诱导,提出下面的问题:那么过n个顶点有多少条对角线?其中有没有要注意的地方?这样的设问由易到难,由表及里,体现了教学的思路顺序、学生的认识规律,引导学生循序渐进,深入思考。运用环环相扣的提问方法,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对多边形的对角线条数的学习较好地得到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