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纠正“显性”与“隐性”教学方法上的认识偏差,消除困惑,正确处理教学中二者的关系,对提高“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的教学实效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论文关键词:显性教学;隐性教学;思想政治课
当前在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隐”、“显”之争中,“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以下简称“概论”)课教师在夹缝中左右为难,主张“隐”派显然与教学内容、目的要求不符,主张“显”派,教学中无法收到良好的效果,如何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笔者认为必须确立以“显性”为主,“隐性”为辅,“显性”与“隐性”有机结合的教学模式,才能上好“概论”课。
一、必须确立以显性为主的课程教学模式
1.以显性教学为主是由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决定的
“显性教育是指充分利用各种公开的手段、公共场所,有领导、有组织、有系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2004年国务院颁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即“16号文件”),提出包括邓小平理论概论课程在内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的必修课,要加强宏观指导,充分发挥其主渠道作用。2005年中宣部、教育部根据“16号文件”精神,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即“5号文件”),意见指出:“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任务,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作用,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当代大学生,是党的教育方针的具体体现,是社会主义大学的本质特征,是党和国家事业长远发展的根本保证”。
“概论”课作为我国高校特有的有别与其他国家的一门显性课程,其作用和价值不容怀疑。利用课堂讲授、集体演讲、较大规模的讲座等,形成有组织、有目的、系统化、制度化和公开化宣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讲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谐社会、科学发展观教育,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理论,是培养具有坚信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定走社会主义道路的思想政治素质的建设者的主渠道。
2.当下所处的时代背景决定了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行主流思想意识形态显性教育教学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在经济全球化、价值多元化、信息网络化的新形势下,西方国家利用其强大的经济、政治、文化优势在全世界推行他们的霸权主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新自由主义。前苏联和东欧的剧变告诉我们轻视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的显性教育是非常危险的。加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就是要提高正面的、规范的、有影响力的宣讲、宣传、参观等各种活动,才能坚决、果断、快速有效的占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在我国改革进入攻坚时期,社会在经济、政治、文化各方面产生深刻变化,人们的思想意识变得更加复杂、社会矛盾和冲突增加。大学生的思想意识也出现复杂化,既有正确的也有幼稚的,既有模糊的也有清晰的,旗帜鲜明、直白地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教育是十分必要的,利用课内外资源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等理论知识的显性教育教学,使学生从理性角度去明辨是非、善恶、美丑,提高思想政治素质,是大学教育的当务之急。
3.充分认识显性教育在理论和实践教学中的作用
“概论”课的政治导向功能要求大学生了解和掌握一定的政治理论知识,只有较系统全面地学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才能从认知、认同逐步转变为相信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