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顶岗实习是一种新的教育和教学模式,目前,我国关于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管理模式方面的研究还很少,仅有的关于管理方面的研究也非常零散,在此背景下,文章梳理并总结了高职顶岗实习管理模式相关研究现状和问题。
论文关键词:高职;顶岗实习;管理研究
一、高职学生顶岗实习管理研究的背景
1.学科背景
高职是以培养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为目的的高等教育。近几年来,高职的大力发展,丰富了高等教育的结构、完善了高等教育的体系。
高职教育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随着高职的跨越式发展,顶岗实习已经成为高职院校的一个必不可少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是高职院校有效推进工学结合人才培养的重要模式。顶岗实习在职业教育中的重要意义显而易见。
2.政策背景
高职一直是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点。结合国家相关要求,根据职业院校发展和教学的需要,从19世纪末20世纪初,我国各级各类职业学院甚至是部分本专科院校都已开始探索和实施学生的顶岗实习。
2002年,国务院正式提出实行顶岗实习指导意见。在顶岗实习中,学生到企业的具体工作岗位上工作,一边学习理论,一边进行实践。与传统意义上的实习不同,顶岗实习的学生同时具有两种身份,一种是参加工作的职工,另外一种是院校的在校学生。
国发[2006] 35号文件《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规定:“职业院校学生实习实训时间不少于半年,建立企业接收职业院校学生实习的制度。实习期间,企业要与学校共同组织好学生的相关专业理论教学和技能实训工作”。教高[2006]16号文件《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提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是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实验、实训及实习是三个关键环节。高等职业院校要保证在校生至少半年到企业等用人单位顶岗实习,使学校在校企合作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国发[2009] 3号文件《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提出:“提升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大力组织以促进就业为目的实习实践,确保高校毕业生在离校前都能参加实习实践活动。完善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见习制度,鼓励见习单位优先录用见习高校毕业生”。教育部2009年的八项举措力促高校毕业生就业,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高等学校要大力加强实践教学,与地方政府、行业协会、企业共建就业实践教学和实习实训基地,推进‘双证书’制度和订单式培养,确保学生毕业前半年以上的顶岗实习学习经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职业教育要“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
正因为顶岗实习过程复杂,关涉对象多,难于控制,同时现阶段出现的各种研究其普适性较差,所以在法规及政策上给顶岗实习过程以规范、监控甚至指导,就显得很有必要了,以上的国家文件在不同程度上对顶岗实习提出了基本要求和建议,可见国家对顶岗实习实践环节的重视程度很高。
二、高职学生顶岗实习管理研究的国内综述
1.现有文献研究所提出的问题
(1)高职学校顶岗实习中存在的问题。顶岗实习的形式还比较单一,组织管理松懈,对实习学生教育指导缺乏力度,很多院校由于多方面原因,对学生顶岗实习放任自流,实习效果不佳,学校管理工作不到位;实习指导教师能力欠缺,业绩和工作量难以估算,缺乏对实习学生的过程管理和实时监控。此外,顶岗的地理位置相对分散,学校的管理难以到位甚至失效。
(2)企业在顶岗实习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企业的积极性不高,企业作为市场主体,谋求利益最大化,不可能因为为社会培养技能型人才而影响生产。如果企业对此没有兴趣,学校即使通过各种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