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作为职业素质中重要要素之一的职业心理素质也越来越受到高职院校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结合高职学生心理特点,认真分析企业对高职学生职业素质的具体要求和当代90后高职学生存在的问题。
论文关键词:高职学生;职业心理素质;模块
职业素质是人们从事职业活动的重要前提条件,是高职学生适应社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的重要条件,因此职业素质的培养越来越成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核心内容。作为职业素质中重要要素之一的职业心理素质也越来越受到高职院校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结合高职学生心理特点,认真分析企业对高职学生职业素质的具体要求和当代90后高职学生存在的问题,大连职业技术学院将职业素质分解为职业道德行为养成、职业心理素质、职业能力三个体系,同时将每个体系进行了模块化构建,使职业素质培养更加重点突出和富有针对性及高职特色。
一、职业心理素质的内涵
职业心理素质是个体完成某种职业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基本心理品质,是个体完成某种职业所必须具备(需要)的心理素质。从广义来讲,职业心理素质结构概括为两个基本部分,一是个体的职业意识,主要包括职业需要与动机、职业价值观、职业道德等成分;二是职业技能,包括知识系统和技能结构等组成部分。每个劳动者, 无论从事何种职业都必须具备一定的职业心理素质,狭义的职业心理素质 主要指职业个性、职业兴趣、职业价值观等方面,通用的如自信、坚毅、敬业、创造力等是每个劳动者都要具备的, 但不同职业和岗位对人的职业心理素质的要求是有所侧重的。
二、 高职学生职业心理素质模块的构建
我们通常概念中职业心理素质主要主要包括思想道德、职业态度、价值观念以及人的性格气质方面的素质。针对企业对人才需求及高职院校大学生的特点,我们把高职学生职业心理素质主要划分为五个内容模块,并针对每一内容模块设计出相应的实施途径,形成菜单式的工作内容,不仅能提高教育的针对性,以便于实际操作。
(一)职业兴趣和职业价值观模块
价值观决定人的行为的心理基础,决定着人们在职业选择以及对待职业生活的态度,通过对高职在职业选择和职业生活中,在众多的价值取向里,优先考虑哪种价值的研究中我们发现当代大学生在择业时更多地考虑收入因素和自我发展的因素,因此我们注重帮助大学生去实现他们的正当功利需要,同时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职业活动,在促进自身的素质优势的同时更多考虑符合社会的需要和促进企业的发展。
职业兴趣在职业选择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有助于人们对未来的职业活动做好准备,对正在进行的职业活动起着推动的作用,对职业活动的创造性起着促进的作用。很多高职学生在进入大学前对专业和职业的选择都是茫然的或者都是想象的,我们可以帮助逐步加深对职业的认知,使职业兴趣无到有、从小到大、从淡到浓的逐步强化。
(二)自信和成功心理模块
自信是职业获得成功的必备素质,没有自信将一事无成。有了自信,无论是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遇到困难都能够克服,这是无数成功者的切身体验。高职学生在以往的学习中往往不是班级的佼佼者,较少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自信心不是很强。因此要培养他们自信和成功的心理。首先要相信自己能行,要有追求成功的心理;其次要要有成功的进取心理,要不甘落后,争求上进,要有承受挫折的耐力和坚忍不拔的进取心,要相信自己的能力和自己确定的目标一定会实现,并努力为之坚持不懈的奋斗直到成功。再次要培养成功的思维,要敢于突发奇想,打破常规,主动接受新的思想和观念。
(三)沟通和团队意识模块
要具有社会适应能力,主动接近社会,能妥善处理社会变化和自身的关系;要乐于交往, 能够理解和接受别人的思想感情, 同时善于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要有人际适应能力。包括与不同背景、不同性格、不同气质、不同爱好、不同能力的人交往的能力;逐步学会积极适应不同的人际环境;调查表明现代企业尤其是大中型企业单位,非常强调员工间相互协作配合,重视新员工尽快认同和适应本单位的企业文化,增强企业的凝聚力,通过在工作中互相协作更好地实现组织目标、促进企业的发展,因此要求学生要有团队合作精神和能力。
(四)规范意识和责任意识模块
高职学生大部分在企业一线从事生产和服务工作,如果不具备严格的规范意识,不仅可能对企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还有可能因违反安全和操作规程产生安全事故,对自己的人身安全造成重大伤害。因此从入学开始就要通过教育和严格的日常行为管理,引导和培养学生敬畏规则、遵守规则的强烈意识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同时培养学生对自我负责、对未来负责、对工作负责、对企业负责和对社会负责的责任意识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五)基层意识和敬业精神模块
当前在高职学生中普遍存在着“高不成低不就”的“隐忧”,面对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趋势,高职院校的学生还难以接受就业岗位大众化的现实,好高鹜远是影响高职生就业的重要心理障碍。因此培养高职学生树立扎根基层意识,和热爱岗位、吃苦耐劳、乐于奉献的敬业精神也是培养90后劳动者的重要任务。
三、 高职生职业心理素质的实施途径和方法
(一)建立职业心理素质培养课程体系,合理配置职业心理教育内容。大学生职业心理教育应该是整个贯穿高职学生三年的一门重要课程,不同阶段任务不同,每个年级都从不同方面开展职业心理教育。我院经过充分研究整合了思想道德修养、心理健康、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四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建立了建立以培养职业心理素能为目标的职业心理课程新体系,其中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作为贯穿三年的职业心理的核心课程。
从课程内容的安排上,这一课程体系一年级侧重自我认知、职业规划和心理通用素质准备,二年级注重职业道德、职业习惯养成和职业能力培养和三年级以择业准备为主;通过全面统筹三门学科的课程内容,使职业心理课程切入学生的生活,依据学生认知发展的心理顺序,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和开放性,变侧重传授知识为培养探究能力,由片面促进知识学习为兼顾学生情意发展,进而促进学生的职业心理素质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