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纪律较为涣散。在不利环境中易冲动、不冷静,缺乏自制,缺乏对现实自我的客观评价,易受他人或外界的干扰。
(5)由于受传统“学而优则仕”思想的影响,部分学生持有“读技校无前途”、“技校生无用论”的观点,因而个别学生产生了厌学、逃学、混日子的想法。
三、技工院校班主任工作对策
199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中有“实施职业教育必须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对受教育者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传授职业知识,培养职业技能,进行职业指导,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的素质”的规定。2006年广州省委、省政府《 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决定 》(粤发〔2006〕21号)提出:以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宗旨,以市场需求和劳动就业为导向,以提高劳动者职业技能为根本,推进职业技术教育现代化,为我省现代化建设提供数以千万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数以百万计的高技能人才。这些都明确指出了职业化素质在技工院校学生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技工院校以崇德尚技为宗旨,以职业化素质教育为手段,以优质就业为目标,以服务为宗旨,为社会输送了一大批德技双馨的高技能人才,成为独具特色的就业教育。技工院校特殊的教育模式和学生特点及现状决定了班主任
不仅肩负着学校班主任的基本工作任务,还需要对班级进行“班级职业化管理”。班级职业化管理,是指在班级管理中渗透职业化素质教育,在班级管理和对学生的教育中吸收职业内具有适用性、有特色的职业制度和职业文化,使学生在学校不但能够学好文化知识,提高职业技能,而且也能够感受职业氛围,感知职业文化,感悟职业精神,提升职业化素养,规范职业化行为,提高就业能力。
1.以工人楷模为典范,培养学生尊重劳动、崇尚技能的美好情操
俗话说:“一个典型就是一根标杆,一个楷模便是一种导向。”班主任要利用班会课、专题讨论、主题演讲、观看宣传纪录片等形式,宣传为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重要贡献的高技能人才。通过宣传高技能人才刻苦钻研、岗位成才、无私奉献的先进事迹,为学生树立一批劳动者的典型形象,提高学生当好产业工人的荣誉感。让学生们体会到:一个人只要脚踏实地、刻苦钻研,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行行都能出状元。调动了学生钻研技能、立志成才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将企业文化融入班级文化,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
班级文化是指同一班级里的学生在学习、工作、生活过程中所共同拥有的价值观、信仰、态度、作风和行业准则。班级文化在班级管理中具有导向作用、激励作用、约束作用、凝聚作用、调控作用。带领学生走进企业,学习和了解各具特色的企业文化,体验企业文化独特价值观念、管理思想、群体意识、行为规范;引进和融合优秀企业文化,帮助学生学习文明礼仪,培养他们的职业道德规范;帮助学生掌握与日常生活和职业活动密切相关的法律常识,增强他们的法制观念,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在日常管理中,借助企业经营理念对班级进行管理,创建有特色的班级文化,引导学生的观念与行为逐步向企业化发展。给学生提供充分展示自我以及与他人合作的机会;引入企业日常管理制度进行班级管理,把课堂考勤当成企业考勤,制定公平、合理的考勤制度,对学生迟到、早退、旷课等违纪现象进行批评教育。通过各种途径帮助学生了解企业文化,丰富他们的文化内涵和人文修养,提高其内在素质。
3.以校企合作为突破口,引导学生在实践中锻炼成长
校企合作是技工院校的办学特色,是培养技能人才的重要渠道。班主任要结合学生在校期间实训的特点和内容,抓住学生与社会实际、生产实际、岗位实际和一线劳动者密切接触的时机,通过“校企双制”培养模式,帮助学生了解所学专业所对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