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变化,比如出现了选修制、校选制、学分制、分化教学、特科学校、非正规教育、无学年制、生活指导、心理咨询等方法与途径,旨在尽可能尊重每一个人的特点,满足每一个人的发展需要。
基于上述分析,我们探讨因材施教就表现为两种情况,一是因一般之材而进行教育,即进行统一教育,保证效率和质量。二是因特殊、个别之材进行教育,即针对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个性化的教育教学,旨在提供适合个人特点的教育教学,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1.因一般之材而进行统一教育
从时间投入和教育教学效率等方面分析,此类因材施教活动占有绝对地位和优势。教师要通过谈话、观察、调查等多种途径,深入了解学生,对他们开展统一教育,虽然“统一”和“一般”等情形已经很难描述和把握,但现代学校教育的特色之一就是效率,如果不考虑“统一”和“一般”,则不能发挥学校教育的优势,也难以满足社会及人的发展需要。因此,我们在提倡以人为本,尊重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与特点的同时,必须兼顾社会发展需要。这可以发挥教师在教育中的主导作用,启发引导学生学习,调动其积极性及主动性。例如,有的教师在进行大学公共课“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教学时,既注意在同一集体、班级的教学中进行个性化的因材施教,又强调针对不同的班级的“一般”而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比如文科班学生比理科班学生的数学基础差,所以对他们的教学要求也不能一样。对文科班学生的“一般”主要表现为数学的直观思维力相对而言更好一些,所以,教学主要以“几何直观”为主线,培养他们利用“直观”想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对理科班学生的“一般”则更多地表现为抽象思维力,所以,在教学中除了培养他们直观能力外,还着重进一步训练他们逻辑思维及推理能力。
2.因个别之材而进行个性化教育
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在班级授课制基础上,注意个别教学,针对每个学生实际和特点进行教育。同时,也可以通过个别来教育一般。即以个别为契机,把其所包含的一般性、普遍性问题推广到全班同学,做到以点带面,共同提高。这可以在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基础上体现教师主导。
具体而言,这要充分发挥两个主体的积极性和能动性。
(1)教师主动教学生。教师要深入观察了解学生,与学生建立良好关系,并进行广泛交流,主动去教育学生。在这方面,有一定难度,教师面对的往往是数十人,甚至数百人规模的班级,对学生有一个不熟悉到逐渐熟悉的过程,再到深入了解,谈何容易。况且,教师还面临着经常调换等情况,往往对学生的了解是浮光掠影的。而在农业社会时期,个别化教学形式下,教师了解学生相对容易。在当前工业化、规模化的社会时期,教育的“规模经济”状态往往不允许教师花太多时间和精力于个别教学中,教师往往只是在突发事件的处理中能体现因材施教。但需要指出的是,注意教师集体的沟通和交流,也非常有利于从整体上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对做好有针对性的教育教学工作也有很大帮助。
(2)学生主动请教老师。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倡学生主动请教教师,这是当前因材施教落实的关键措施。这需要做几件事情:第一,在日常课堂教学中,要给学生留出提问的时间和空间,营造融洽的课堂文化氛围;在日常活动和生活中,营造融洽的班级及学校文化氛围,做到解放学生,启迪学生智慧,发挥学生特长。第二,教师善于启发诱导,不断鼓励。教师的主导作用应体现在不断设疑、引导和鼓励中。第三,培养有浓厚学习兴趣,具有强烈求知欲,勇于提问、善于提问的学生。学生的提问,往往是教师发现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进一步巩固和拓展知识的重要途径。教师的辅导也才有针对性,教师的讲解和补充才会对症下药。这也是教师反思教学的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