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的排尿是膀胱逼尿肌和尿道括约肌在大脑和脊髓中枢的共同支配下协调完成的。脊髓损伤导致传导通路中断致膀胱排尿功能紊乱或丧失,给患者造成巨大的生活障碍和精神痛苦。临床护理中,我们通过运用留置导尿,间歇导尿,叩击、按摩挤压下腹部等方法,训练病人自律性和反射性排尿,保持了膀胱的生理功能,使病人达到了最佳的排尿状态。现将临床应对方法汇报如下:
1 临床资料
收集了2009年3月至2011年12月在我科住院的68例CT或MRI明确诊断的脊髓损伤致排尿障碍患者。入院时间从伤后1小时到伤后8周不等。
2 方法
病人伤后即行留置导尿,2h—4h开放尿管一次。3w—6w后行间歇导尿,每4h—6h一次,每天4—6次。
3 结果
3个月内11例、4个月内18例、6个月内25例病人均能采用按摩、叩击使用接尿器等方法自行排尿。无滴漏性尿失禁及泌尿系感染,膀胱残余尿量在100ml以内。病人及家属基本掌握了膀胱护理的知识,达到了排尿障碍治疗的理想目标。仅2例病人残余尿量在100ml以上,未达到理想的治疗目标。
4 排尿训练的具体做法和理论依据
4.1建立统计量表。患者入院后即给予床头建立每天导尿次数、导出尿量、自主排出尿量、残余尿量、24h饮水量的登记统计表。
4.2指导和督促患者进行盆底肌群的协调训练。通过缩肛和抬臀运动刺激尿道括约肌的阴部神经,每次肛门括约肌收缩和仰卧位抬臀20遍,2次/d,达到提高神经张力恢复排尿功能的目的。
4.3 建立条件反射排尿机制。伤后3d,2h-4h开放尿管1次。开放尿管时,嘱咐病人有意识地做正常排尿动作,同时扣击耻骨上区。叩击耻骨上区的方法是,左手轻按膀胱底,右手叩击左手背,或用手轻拍下腹部,引起腹肌痉挛,使膀胱内压力增高,反射性引起膀胱逼尿肌收缩及尿道括约肌舒张,建立反射性膀胱排尿。
4.4 训练患者自行按摩膀胱区。在排尿前用手掌由膀胱底部向下缓慢环形按摩3—5min,从膀胱上方由轻到重慢慢向耻骨后下方挤压膀胱,直至膀胱内储尿排尽。也可由他人协助,具体方法是:操作者用右手由外向内按摩病人下腹部,用力均匀,由轻而重逐渐加压。待膀胱缩成球状时,左手紧按膀胱底,向前下方挤压膀胱。待尿液不再排除出时再慢慢松手。操作时注意动作连贯,切记用力过猛。
4.5间歇性导尿。行间歇导尿期间,帮助患者建立饮水计划。每日饮水量在2000ml—300ml之间。晚上9点后尽量少饮水,避免膀胱夜间过度膨胀影响睡眠。夜间导尿只需1—2次。
4.6心理护理 脊髓损伤患者常常是瞬间的意外导致终身的躯体损伤和残疾,同时伴随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和精神创伤。需要医护人员的关心、安慰和帮助。需要家庭的关爱、经济和社会支持,使他们重塑康复治疗的信心,重建自身的价值取向。
4.7加强皮肤黏膜的护理 脊髓损伤患者在膀胱功能重建初期由于营养不良,肢体瘫痪,长时间卧床无自主控制大小便,也容易刺激会阴部皮肤。护理人员应帮助和督促患者每2小时翻身1次,及时更换汗湿或尿湿的衣服,做好二便后的清洁处理,始终保持床铺的清洁平整干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