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引 言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经济金融全球化的步伐也越来越迅速,在看到其中可喜成就的同时,我们也不能忽略,经济全球化与近年来金融危机的频发有着密切的联系。面对每一次的危机,各国政府都采取了各种措施来阻止危机的蔓延,恢复危机对经济体造成的影响,分析造成危机的原因,希望能够从中吸取经验与教训。本文主要从刺激经济的货币政策出发,从“零利率”政策到定量宽松货币政策,以日本采取定量宽松货币政策的方法和效果为研究主体。通过研究定量宽松货币政策具体的实施方法,以及实施后的具体效果,来判断它对刺激经济复苏是否有效。研究日本所采取的定量宽松货币政策是否对其他国家的情况也有借鉴意义。最后再研究定量宽松货币政策在达到预期效果之后的退出机制,以及退出后对经济体所造成的影响。
二、 理论介绍
利率是资金的成本,通常情况下降低资金的成本,可以吸引投资者对资金进行借贷,从而达到刺激经济的效果。“在2008年12月15至16日的议息会议上,美国联邦局公开市场委员会决定,把联邦基金目标利率从1.00厘减至0.00-0.25厘的水平。次日,香港金管局也把香港基本利率减至0.50厘。此前一周,瑞士央行率先把官方利率的目标区间降至0.00-1.00厘。”可以看出,各国都希望通过“零利率”政策达到刺激经济的效果。
但是“零利率”政策并非灵丹妙药,它虽然使得利息成本大幅下降,但是过低的利率也使得大量的国际游资撤离。另外还可以看到,“零利率”政策基本上都发生在金融市场已经比较发达的国家,而对于新兴市场而言,不太会采用“零利率”政策,这主要是因为,首先新兴市场所在国家的利率本来就比较高,不太可能短时间内降低到接近零的水平,另外对于新兴市场而言,为了防止大量资金的流失,保持较高的利率水平也是十分必要的。因此,“零利率”政策主要都出现在全球发达的经济体当中。
而“零利率”政策意味着资金的成本已经达到最低,也就是说通过资金的成本来刺激经济的政策已经发挥到最为极致。如果这一政策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的话,就必须从其他方面来寻求解决方法了。
定量宽松货币政策由以下两个要素构成:其一,金融调节的目标由活期借贷利率调整为活期存款余额,与此同时,提供充足的资金供给来维持活期存款余额的目标;其二,定量宽松货币政策的约束条件就是消费者物价指数的增长率和前一年相比能够持续保持在零以上。在活期存款余额保持充足供给的情况下,因为隔夜拆借率将会保持在零的水平,所以和在消费者物价指数的增长率和前一年相比能够持续保持在零以上之前一直维持“零利率”政策的效果是一样的。
定量宽松货币政策可以理解为通过量的大幅度增加来达到刺激经济效果的政策。实际上,可以理解为定量宽松货币政策有着通过量的大幅增加而达到预期刺激经济的效果,和通过控制利率而达到预期效果两部分组成。通常来说,利率和供应量的关系就如一个硬币的正反两面,“零利率政策”和定量宽松货币政策是分别存在的。但是,定量宽松货币政策是要在短期利率维持在零水平之后,再增加供应量的货币政策,所以供应量的增加为检验政策对经济和物价的刺激是否有效提供了宝贵的判断材料。
定量宽松货币政策和通常的金融缓和政策相比有以下三点不同。首先,隔夜拆借率无限接近零;其次,与GDP相比较中央银行活期存款余额以从未有过的显著水平增长。最后,中央银行将未来的利率水平也以特定的指标反映出来了。
定量宽松货币政策和“零利率”政策既有相同点又有不同点。第一,将隔夜拆借率保持在零水平是两者的共同点,但是具体维持的水平是有差异的。“零利率”政策下隔夜拆借率是保持在0.02%以下,而在定量宽松货币政策下,是保持在0.001%以下的。第二,关于充足的资金供给这一点,在“零利率”政策时需要准备的是1兆日元的水平,而在定量宽松货币政策的时候,余额提高到了30兆到35兆日元。第三,关于何时结束政策的问题上,两者也有着共同点,但是“零利率”政策在判断时,其基准客观性是不同的。也就是说,“零利率”政策是以“泡沫危机的消除”为条件的,而定量宽松货币政策则是以更加客观的更为容易判定的消费者物价指数和前一年相比的增长率为基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