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由于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带动了国内股票市场的蓬勃发展。目前,我国股票市场基本形成了能与我国经济发展相适应,具有中国特色的市场格局。并在国民经济中发挥了其积极地作用。自从上海证券交易所正式成立以来,中国股票市场的发展,对中国的经济体系,金融体系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促进融资方式从间接融资向直接融资发展,改变了金融体系间接融资统一天下的局面,使居民持有的金融资产多元化。为国民经济建和企业的发展设提供了更直接,数量更大,更有效的融资渠道。这不仅为投资者提供了新的投资路径,还使国内资产流动性加强,使资本“活”起来。因此国内上市公司的数量如雨后春笋般快速崛起,投资的投资积极性显著增强。投资方式变得多样化,制度性的建设与起步时相比日趋完善。但相对于其他发达国家来说,我国股票市场仍是十分年轻,市场各方面的不完善,监督机制不够健全、市场效率不高等这些问题都急需我们解决。而由于以上问题造成了市场的信息不对称。这就决定了小部分的投资者能利用这些信息来操作价格从而获利;而绝大部分投资者都只能在市场价格变化中获得价差收益。因此我国股票市场充斥着非理性现象,投资者盲目投资时普遍的,我国股票市场也出现持续低迷的走势。
投资者如何才能保证自己的投资能获利,甚至投资收益最大化呢?政府如何帮助中国股票市场走出低迷,并使其健康发展呢?股票市场属于实体经济反应里面的其中一种,在这个过程中,投资者是至关重要的角色。而股票市场是实体经济信息的输入的接受体,同时投资者在信息输出的时候又直接反映并作用于股票市场。接着经过股票市场处理的信息反馈给投资者,从而影响投资者得行为,继而反作用于经济实体。因此,研究股票市场的参与者的行为时分析股票市场现象的重要途径。在这里,博弈论和博弈行为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研究的平台。博弈论是应用数学上面的一个分支,是研究各方面博弈行为各方是否存在最合理的行为方案,以及如何找到这个合理方案的数学理论和方法。它是一个研究关于多人决策的理论,也是当今分析市场走势的分析工具之一。他是运用各种策略、数学理论和计算方式,在短时间内快速准确的在众多方案中选出最合理的方案。这也是研究股票市场各方面参与者以及分析市场现象的重要途径。所以中国股票市场的博弈现象的研究是有着重要的意义的。
研究的基本内容,首先是从博弈论的基本理论、发展历史、博弈的基本要素以及博弈的基本模型来介绍一下什么是博弈论。第二,分析中国股票市场的现状,明确界定在我国股票市场上存在的三类主要的参与主体:政府、机构投资者和个人投资者。分析各个参与人之间的他们的策略与其博弈行为。第三,以中国股票市场强投机性,有限理性与中国股票市场监管作为研究的切入点,建立博弈模型进行理论分析,并给出分析结果,并提出相关建议。第四,从分析的结果来预测中国股票市场的未来发展趋势与展望。
尝试着从中国股票市场的参与主体的博弈行为入手,运用博弈论的方法,针对今年股票市场的现状,建立数学模型,探求股票行为主体的决策理念。拟定分析当今我国股票市场出现非理性现象得原因及解决随之带来的问题,并且给出相关的建议。
研究方法是先结合中国股票市场的实际情况,分析当前形势。从股票市场强投机性、有限理性还有中国股票市场监管作为切入点建立博弈模型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得出问题的所在,给出相应的建议。其中,要运用数学理论和各种计算方式,建立相应的博弈模型。以完全信息静态博弈,完全信息动态博弈,不完全信息静态博弈,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作为研究的方向。
博弈论(game theory),又名对策论、赛局理论,是研究决策主体的行为发生直接相互作用时的决策以及这种决策的均衡问题。也就是说博弈论关注的是意识到其行动将相互影响的决策者的行为。它既是现代数学的一个新分支,也是运筹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学里,博弈论研究的当某一经济主体的决策行为受到其他经济主体决策行为的影响的同时,该经济主体的相应决策行为又反作用于其他经济主体选择时的决策问题和均衡问题。
例如,当一个城市中只有两间家电商家为其商品定价时,他们会发现本商店的销售量会受对方影响,同时影响着对方。此时,这两商家就成为一个博弈的参与者。他们不是在与购买他们商品的消费者博弈,因为每一位消费者都不会考虑自己对家电商的影响。在决策中,不考虑其他人的行为反应的场合是不足以建立博弈。也因此在商家的销售量和消费者是否购买没博弈关系。因此在商家制定决策问题时,可以不考虑这因素。
但在实际生活中,博弈论的参与者一般都有两个或者两个以上,而且每个参与者都不只有一个待选策略。亦因此,在决策过程中,需要引入数学模型、博弈模型和计算方式等数学知识来进行博弈的运用。博弈论实质就是求出博弈中的均衡点。博弈中,若博弈双方都坚持其最佳策略,且一方坚持他最佳策略时,另一方无论怎么改变策略都没意义,这就表明了博弈处于均衡的状态,而使之出来均衡状态的点,称之为均衡点。
博弈思想的存在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这是人类生活中自觉不自觉产生的行为。没得到系统化归纳,因此我们也无从追究。而博弈论被普遍认为起源于冯·诺依曼与摩根斯顿(von Neumann and Morgenstern)于1944年出版的名著《博弈理论与经济行为》(The Theory of Games and Economic Behavior),这名著的出版,标志着博弈理论形成。进入50年代后,博弈论的发展也随之进入了黄金时期,合作博弈论到达了巅峰,于此同时非合作博弈论也有了雏形。塔克(Tucker)发展了“囚徒困境”(Prisoners’Dilemma),纳什(Nash)发表了关于均衡的定义与存在性的文章(Nash,1950b,1951),这两项工作奠定了当代非合作博弈理论的基石。这表明合作博弈论和非合作博弈论是博弈论的两个组成部分。不过后者在这些年中,不仅发展速度更快,而且在经济学等其他学科中应用也更为广泛。因此,博弈论总被习惯认为是非合作博弈论。
一个博弈中基本的要素包括:参与人(players)、行动(actions)、支付(payoffs)和信息(information)——简写为PAPI,这几个要素合称为博弈规则(rules of the game),还有策略(strategies)、均衡(equilibrium)和结果(outcome)等要素。
1)参与人:是指在博弈中通过选择行为来最大化自身的效用的决策主体。其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团体。
2)行动:是参与人能做的一种选择,是决策的变量。
3)支付:是在一个特定的策略组合下参与人能得到的确定效用。我们可以用Ui表示参与人i的收益,它是策略组合的函数。
4)信息:指的是参与人在博弈中能观察和了解到的知识,尤其关于其他参与人的行为信息。
5)策略:是指参与人对其他参与人的行动作出反应而选择行动的规则。我们可以用si表示参与者i的一个特定策略,用Si表示参与者i的所有可选择的策略集合。Sn=(s1,s2,…sn)则是指由博弈的n个参与人每人选择一个策略所组成的一个有序集。
6)均衡:所有参与者的最优策略组合,记为S*。S*=(S1*,,Sn*)则是指由博弈的n个参与人每人选取最佳策略所组成的一个策略组合。
7)结果:是指在博弈结束后,建模者从行为、支付和其他变量的取值中选出来的要素的集合。
我们可以这样认为:参与人依据得到的信息,作出相应的策略,并选择行动试图最大化自己的支付(收益)。每个参与者选择的策略组合在一起就称之为均衡。给出一个均衡,建模者就能够看出来自所有参与人的计划组合的各种行动,这也就是给出了博弈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