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国养老问题的分析
(一)现状
1、我国养老模式发展现状
目前我国的养老方式大致分为三种:家庭养老、机构养老、社区居家养老。据北京、天津、上海抽样调查表明,90%以上被调查的老年人选择居家养老。由国家建立的养老机构素来受到老年人的排斥,这是因为公立养老机构中缺乏亲人在精神和情感上的抚慰。随着人口老龄化和家庭结构核心化、小型化趋势的发展,家庭养老的压力日益增大,生活压力和工作压力的增加使“四-二-一”家庭中的中年人在老年人的照顾问题上越来越力不从心。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是指以家庭为核心,以社区为依托,以老年人日间照料、生活护理、家政服务和精神慰藉为主要内容,以上门服务和社区日托为主要形式,并引入养老机构专业化服务方式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社区居家养老是今后应当大力发展的一
(二)问题产生的原因
1、人口老龄化
人口老龄化或者叫做社会老龄化,是指社会人口结构呈现老年状态,进入老龄化社会,这也是人类社会发展所必经的阶段。国际上通常认为,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10%,或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7%,即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处于老龄化社会。
我国于1999年10月提前进入老龄化社会。据数据显示,目前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经达到1.49亿.占全国总人口的11%。按照国际通行的“60岁以上为老年人.占人口比例达到10%以上即开始进入老龄时代”的标准。我国已正式进入老龄化社会。计划生育政策下的一个年轻家庭往往有4个老人要负担。同时,我国是在“未富先老”的情况下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尽管越来越多的人被纳入基本养老保险体系,但是养老成为中国社会面临的最严重挑战。
2、政府投入不足
目前,我国各个城市中,无论是养老院的数量还是养老院所提供的床位都非常有限。同时,由于我国城乡经济二元化的存在,我国的养老机构也存在着明显的城乡的二元化。这不仅体现在数量上,在质量上尤为明显。根据相关资料显示,我国很多农村地区,养老院数量远远不能满足需要,提供的质量也不能满足老人们的要求。这些都昭示着我国政府在养老上的投入是不足的。而这种投入不单单是资金上的,也包括人员、技能培训等等。
3、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
近几年来,政府报告中都强调要加大社会投入,不断完善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但是,我们也要看到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相较于国外,尤其是西方国家而言,不仅是起步晚,发展速度也是不够的。其中,养老保险制度更是急需完善。
我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20多年来,城乡二元覆盖的体制有日益固化的趋势,但面临着下述四大挑战:其一,城镇养老保险统筹层次低,从而或是制约劳动力的跨地区流动,或是损害了参保人的养老金权益;其二,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发展滞后,且试点地区各行其是,缺乏统一规范;其三,各分类保障体系因模式不一而难以对接,与劳动者身份和职业的流动性特征不匹配;其四,缺乏有效的扩面机制,特别是农村向城镇迁移的劳动力难以有效被城镇养老体系吸纳。
4、家庭养老功能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