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代词是代替别的词或词组、句子以表示人或事物以及动作、状态、数量等的词。按照现在比较通行的说法,词类应该是词的语法分类,即根据词的语法特征分出来的类。词的语法特征包括词的形态、组合能力和造句功能。代词却是比较特殊的,因为它们不是按照语法特征划分成为一类的。在汉语的词类系统中,代词一直是争议较大、问题较多的词类之一,甚至连它是否有资格独立划为一类都曾引起争议。吕叔湘先生说:“代词这个类,成员不很多,可是相当杂。原因是代词不是按照句法功能分出来的类。论句法功能,代词有的跟名词相当,有的跟形容词相当,有的跟副词相当,个别的跟动词相当,跟数词相当。其所以能提出来自成一类是因为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叫做“代”。不但是“无定”代词像“谁”、“什么”所指无定,就是与无定代词相对的“有定”代词像“我”、“这”,其实也是无定的……因此代词在总的范围方面和内部分类方面都一直有不同意见。”的确,代词是一个比较特殊的词类,也存在很多的问题。代词在汉语语法研究中的重要性可见一斑。承认代词作为一个独立词类的合理性和重要性是我们命题的基本前提。
疑问代词是代词的一大类别,主要用途是表示有疑而问(询问)或无疑而问(反问、设问)。前人对疑问代词的专项研究也比较多,再加《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汉代以后成为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其作为语言资料的研究价值是十分可贵的。疑问代词在古代汉语语法中很有特色,从历时看,其外延对象演变之迹显著;从共时看,其语法功能、语义指向复杂多样。本文旨在分析《诗经》中的疑问代词,发现其中的规律,形成自己的观点,以供对相关学习研究有所帮助。
一、《诗经》疑问代词研究的缘起与意义
(一)《诗经》疑问代词研究的缘起
“先秦、两汉第一段,是汉语形成和发展的源头”。 先秦汉语在汉语发展史上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诗经》作为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多年的诗歌三百零五篇,是汉语文学创作的里程碑。汉代以后成为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无论是在文学本身的发展方面,还是在文学语言的发展方面,《诗经》对后世都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前人对于《诗经》的语言研究相当的丰富,这是《诗经》疑问代词研究的前提和基础。早至春秋时期的孔子,晚至近代以来向熹的《诗经语言研究》等,都对《诗经》的疑问代词进行了或多或少的深入浅出的研究。
《诗经》作为语言资料的研究价值是非常珍贵的,它是考察春秋以前汉语面貌的一部及其珍贵的文献。对《诗经》中具体词,无论是单音词,还是多音词的研究著作很多,对上古代词的某一小类的研究成果也谓之丰富。但就针对《诗经》中疑问代词的综合分析研究可谓少之又少。本文选择《诗经》为研究对象,尝试对其疑问代词进行考察综述,并对相关理论问题进行挖掘和探讨,以期对以后学习《诗经》提供有益的帮助,同时在疑问代词理论方面进行一些有益的探索。
(二)《诗经》疑问代词研究的意义
1.从疑问代词角度展示《诗经》词汇的基本面貌。《诗经》中的代词丰富,了解疑问代词在《诗经》中的运用,对于理解《诗经》有重要的作用。
2.分析疑问代词在《诗经》中的语法功能和意义,对于我们阅读和理解古汉语文献有着直接的现实意义。《诗经》在代词的运用方面,显示了自己的特色。了解疑问代词在《诗经》中的语法功能和意义,是了解《诗经》的基础。
3.以《诗经》中的疑问代词为研究对象,是对前人相关研究总结基础之上的进一步研究,对于推动《诗经》疑问代词相关研究具有积极作用,推动语言学的发展。
二、《诗经》常见疑问代词浅析
在殷商时代的语料中,还见不到疑问代词。因此,殷商汉语中的代词有两个系统,一是人称代词,二是指示代词。但到了西周时代,已有了疑问代词,并已形成一个系统。西周汉语中的疑问代词,按其所询问的对象的不同,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问人,如“谁”;第二类是问事物的,主要有“何”“曷(害、割)”“胡(遐、瑕)”等;第三类是问处所的,如“安”“焉”“爰”等。很多疑问代词询问的对象都不限于一种。在《诗经》中,也主要存在着这三类疑问代词。下面进行逐一分析。
(一) 主要问人的疑问代词
《诗经》中出现的主要问人的疑问代词只有一个,那就是“谁”。“谁”是《诗经》中最主要的问人的疑问代词,“谁”问人跟现代汉语中“谁”的意义基本是一致的。“谁”的句法功能是,可以作主语、宾语和定语。
(1)“谁”作主语的例子比较常见,例如:
谁谓雀无角?何以穿我屋?(《召南·行露》)
忧心如醒,谁秉国成?不自为政,卒劳百姓。(《小雅·节南山》)
谁能执热,逝不以濯。(《大雅·桑柔》)
其谁知之,盍亦勿思?(《魏风·园有桃》)
(2)“谁”可作宾语,这时“谁”一般前置于动词,在动词和宾语之间常用“云”。例如:
既克有定,靡人弗胜。有皇上帝,伊谁云憎。(《小雅·正月》)
彼何人斯,其心孔艰。胡逝我梁,不入我门。伊谁云从?维暴之云。(《小雅·何人斯》)
云谁之思,西方美人。(《邶风·简兮》)
(3)“谁”可作定语,这种情况很少见,在“谁”和中心词之间还加“之”。例如:
哀我人斯,于何从禄?瞻乌爰止,于谁之屋。(《小雅·正月》)
周法高先生在《中国古代语法·称代编》中说:“疑问代词“谁”,甲骨文、周金文未见此用法,金文《书经》无之,《诗经》及列国时代常见。”“谁”在西周时代出现以后,历代都常用,一直到现在,人们问人时仍用“谁”。
(二) 主要问事物的疑问代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