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国家财政部会同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等五部门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本文主要研究在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和保监会五部委于今年联合下发《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的环境下,各省积极响应,开展了有效的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实施工作。作为云南这样一个边疆民族落后省份,在积极开展实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试点工作的同时,更在积极探索适合云南省情的全面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的有力举措。本文的研究意义在于通过具体建议和有效措施的提出,推动我国企业特别是云南省企业能够较好地、有效地、可持续地实施内部控制,调动企业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企业的内部控制质量与效率,促进企业全面提升经营管理水平。
本文将从理论与实务两个方面研究作为政府部门特别是分管会计工作的财政部门可以或者应该为贯彻落实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做些什么?本文创新之处在于从政府职能部门宏观管理的角度研究,并以云南省为例,在理论分析、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为政府特别是财政部门提供具体的建议及有效措施。
首先,通过对国内外企业内部控制实施现状的分析和法律法规对政府职能的界定,得出政府应该对企业内部控制实施进行适当管理的结论。内部控制是企业的内在需要,同时也是各级监管部门对企业防范风险的要求,进而推动企业做好内部控制。
其次,分析政府各部门在对企业内部控制实施进行管理的过程中扮演的角色及发挥的作用。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和保监会所管理的不同部门组合起来几乎是国家的经济命脉,因此,由五部委来共同对内部控制实施进行管理有着重要的意义。在实施过程中,五部委也需要从自身行业的特点和全局出发,积极发挥各自在内部控制实施过程中的作用,从而更好地实现目标。
再次,探讨如何发挥财政部门在企业内部控制实施中的监管作用。从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的发展历程看,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现代企业制度的不断建立,推动企业内部控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政府各部门开始也必将逐步介入内部控制管理过程中,而财政部门作为政府的重要职能部门,且主管会计管理工作,必将在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实施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包括沟通、协调、监管等。
站在宏观管理的角度,分析国内外内部控制发展的历程中政府扮演的角色。侧重从内部控制发展实务角度,分析政府对内部控制发展的介入程度、介入方式方法及介入前后的效率比较。并从理论上分析政府在企业内部控制管理方面应该也能够扮演的角色。
研究我国五部委联合下发《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背景,以云南省为例通过文献分析与调查问卷剖析联合发文后,各部委及其相应的省级各部门在实施规范过程中的态度、采取的措施及可能存在的问题。
调查了解我国其他各省市财政部门在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实施、管理过程中所采取的措施、扮演的角色、已经有的成绩及可能存在的问题,为建议的提出打好基础。
系统分析政府在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实施、管理过程中可以采取的措施。其中重点解决以下问题:
(1)以点带面的方式。通过对云南省的内部控制实施的试点单位进行调研,分析存在的问题,总结经验,进而推广。重点考虑政府部门在此项工作中可以做的事。
(2)重点考虑政府部门怎样通过规范、管理中介机构,提高企业内部控制实施质量。
(3)分析学校、理论研究机构在企业内部控制实施过程中所起到的培训、理论研究方面的作用。
(4)分析政府特别是财政部门协调问题与协调的方式,有效推动企业内部控制的实施。本文将结合当前企业实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的契机,通过实地调研和问卷调查的方式,进一步对内部控制实施情况进行系统、深入分析,发现企业实施内部控制的内在规律,从政策层面、实施层面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本文研究注重规范分析与案例分析相结合,力求保证研究结论的科学性与实践性。规范分析主要从内部控制理论出发,并通过对国内外有关企业内部控制管理的文献研究的梳理,提出本文所要研究的问题,进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案例分析则是在规范分析的基础上,利用最新数据,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供了现实依据,使结论有理有据。
在对云南省七家试点企业、外省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执行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分析的基础上,得出结论。调查了解各部门在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实施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并针对实际情况对政府部门特别是财政部门提出建议和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