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教师轮岗制是一些地方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新举措。当前教师轮岗制在缩小不同区域、不同学校师资差距等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还存在政策没有得到有效执行、轮岗教师待遇差距过大、师生稳定性受到影响等问题。针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原因分析,提出了加强制度建设、改革教师人事制度、加大政策倾斜力度等解决对策。
论文关键词:教师轮岗制;教育政策;教育均衡
由于小学升初中的统一考试被取消,地方中小学的“择校”现象已经成为我国重要的社会问题之一,也成为各地政府面临的巨大压力。因此,各地都开展了一系列的探索活动,教师轮岗制就是其中一个重要的探索。例如江苏省政府在《江苏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改革发展示范区建设的意见》中就提出:“在示范区推动教师轮岗制,按照每年不低于专任教师总数15%、骨干教师按照每年不低于骨干教师总数15%的比例进行交流。”
教师轮岗制,即义务教育阶段教师轮岗制度,是指由县(市、区)级及以上教育行政部门组织开展的,以实现区域内校际师资的均衡配置为目标而推进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在城镇学校和农村学校、中心学校和周边学校、优质学校和薄弱学校之间合理有序流动的一种制度设计与制度安排。应该说,教师轮岗制的实施在优化配置义务教育阶段教育资源、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等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果。然而,当前教师轮岗制的实施状况不尽如人意,还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教师轮岗制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任何新制度都是随着人们认识的不断加深、实践经验的不断丰富而逐步完善和发展起来的。目前,教师轮岗制在实施过程中也正面临着由制度体系不完善、实施过程不合理而导致的各种形式的消极应对或抵抗,实施难度较大。
1.教师轮岗政策没有得到深入执行
一项教育政策要想得到很好的执行,需要执行者具有较高的素养,能够深入领会政策的精神,担负起执行政策的责任。但是在实际执行的过程中,地方教育政策执行者往往同时也是利益关系人,在执行过程中必然会考虑自身的利益,因此也就无法深入地执行教育政策了。
目前,在我国一些地方中小学,教师轮岗制就没有得到很好的执行。很多重点学校的校长不愿意把优秀的教师交流出去,他们总是千方百计地把各学科的骨干教师留下,而把一些教学水平较差的老师交流出去。即使是普通学校的校长也不情愿把教学水平高的老师交流出去。因为对于很多学校,尤其是优质学校而言,教师轮岗政策涉及到学校自身的利益,为了不让自己学校的利益受损,管理者对于教师轮岗制大多采取敷衍的态度,并没有认真地执行。因此,教师轮岗制未能发挥优化配置师资等作用。
2.轮岗教师工资待遇差距过大,教师积极性不高
推行教师轮岗、教师流动所遇困难之所以如此之大,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不同地区的学校之间教师工资待遇差距过大。在我国现阶段,优质学校与薄弱学校,城镇学校与农村学校教师的工资待遇相差很大,这种差距不是直接表现在工资上,而是更多地表现为学校内部的预算外收入分配所得导致的差距。而教师轮岗制在现阶段也无法做到统一工资标准,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教师执行轮岗制度的积极性。
正所谓“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在这种思想背景下,重点学校、城镇学校的老师显然不愿意去一个工资待遇较低、工作环境相对较差的学校任教。而薄弱学校、农村学校的优秀教师则总是想方设法调入优质学校、城镇学校工作。因为在重点学校、城镇学校任教,不仅有更好的收入和更优越的工作环境,同时也有更有利于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结果,一些薄弱学校、农村学校甚至发展为向优质学校、城镇学校输送优秀教师的培养基地,区域、校际之间的师资差距越来越大,最终很可能出现“马太效应”。这就偏离了教师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