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情境创设,把整个国际营销课程和企业实际运作紧密结合起来,形成了一个以“工作程序”为主线的“APIDEI”营销实战法。其中A 代表“Assign”,表示教师布置项目;P 代表“Practice”,表示学生根据项目要求去完成任务;I 代表“Instruct”,表示在学生做的过程中教师不断给予指导;D 代表“Discuss”,表示学生完成项目后进行讨论和交流;E 代表“Estimate”,表示每个项目结束,针对结果都要有评估;最后一个“I”代表“Improve”,表示学生通过这样的实践训练技能得到提升。而学生就在老师所创设的国际营销情境中进行角色扮演,体验在这种环境中所需要的交流语言和专业词汇表达,从而达到在实战中提升外语表达能力的目的。“实战法”的具体做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基于工作流程情景创设。根据国际营销的实际工作过程来设计教学内容,打破教材本身的框架,把所有的知识汇集起来,以一个问题或目标为主线,按照“发现国际营销机会—进行营销规划—设计4P营销组合和全面的营销方案”的步骤设计教学内容,将整个教学变成完整的“业务操练”。学生一开始就分组成立“公司”,选择经营的产品,然后依托一个真实公司开始国际营销的“业务运作”。从认识国际营销入手,从利用国际调研方法和手段分析国际市场环境、消费者行为、竞争者情况开始,然后到选择目标市场、制定营销规划,最后到具体营销策略的实施、管理及控制,每一个环节学生都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相应的实训,并提交阶段性报告。同时,每个阶段性的任务都是一个大项目,每个大项目又有若干小项目,大项目套小项目,环环相扣。按照布置的阶段性任务,教师将整个课程设计成一个训练课,通过实践教学使学生学习、消化、掌握理论知识,使庞杂的理论教学转化为生动的实战训练。
具体做法就是采用“虚拟公司”运作模式。首先,在开始上第一次课时就要求学生自己组建4~6人的一个“虚拟公司”,每个公司自己“注册”名字,并准备一个公司标牌和业务夹。然后教师根据需要分配给每个公司一定的“虚拟资金”,以方便其运作,并说明在本学期的每一次“业务”中都可能获得奖励的“资金”,反之一个“失败”的业务也会导致“资金损失”。同时,从该课程的开始到结束,学生的所有训练始终以“虚拟公司”的形式出现,每次上课必须带上公司招牌和业务夹,每次业务汇报也都以“公司”的形式出现。
(2)基于情景的语言训练。国际市场营销的活动范围是跨越国界的,他不仅需要专业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能力,更需要使用外语与目标市场国的合作伙伴以及客户进行沟通,最终达到营销的目的。因此作为国际营销人员,至少要能够使用国际通用语言—英语进行交流。学习语言最重要的是要有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基于工作流程的情景创设不仅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实战演习的机会,同时也为学习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语言训练的环境。因此基于情景的语言训练就是将学生置身于实战法创设的一系列营销情境,告知他们在这种情境中所需要的专业知识、专业词汇的英文表达(带有英文解释)以及常用句型,再由学生分组分角色进行模拟练习,当然在练习过程中尽可能地以英语作为交流语言,在此过程中,老师一直只是作为一个组织者和指导者出现。为了保证训练的时间和效果,在课程内容及课时安排上同样也做出相应调整,每次课应安排三个课时,第一节课主要用于介绍理论知识,第二节课由学生根据老师安排的任务进行情境创设,分派角色自己训练,第三节课分组模拟表演。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跨文化交流能力,并能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更加主动地自我学习,增强同学之间的团队合作精神。
3.基于能力提升的成绩考核制度
基于建构主义的“实战体验式”国际市场营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