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网学 原创论文 原创专题 网站设计 最新系统 原创论文 论文降重 发表论文 论文发表 UI设计定制 论文答辩PPT格式排版 期刊发表 论文专题
返回网学首页
网学原创论文
最新论文 推荐专题 热门论文 论文专题
当前位置: 网学 > 设计资源 > 参考免费 > 正文

试论生命理念观照下的大学通识教育及课程设计

论文降重修改服务、格式排版等 获取论文 论文降重及排版 论文发表 相关服务
育定位于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定位于专业教育的补充部分,即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相结合就构成大学教育。但是,长期以来形成的大学教育是专业教育的惯性使不少高校在开展通识教育时往往采取把通识课程“嵌入”原有教学体系的办法,这就使通识教育课程成为在传统的“专业主义”不变的前提下给学生的附加课,而没有把通识教育课程看成是本科的主要课程和基础学术训练。而且通常通识课程的设置也都基本上采用组合的方式,即按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以及人文科学三大领域分别设置课程。在具体的通识课程内容的组织与选择上,则偏重于应用型和专业化,按照学科专业式的思路进行,即基本上就是把某专业的课程降低要求、稀释内容后拿来作为通识课程,因而通识教育课程在实际教学中大多被看成是额外的、次要的、锦上添花的通俗课、常识课、肤浅课,大都没有严格的训练要求。“原来版本的西方通识教育,一旦被移植到东方的中国人社会却变了质。本应是严谨的精萃的通识教育,转了一百八十度而变为松弛的泛滥的变种通识。学子们无论怎样去选择,也难凭这些杂科去实现通识教育文件中所宣传的理想和目标。”
  因此,尽管伴随着1998年《关于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和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等一系列文件的出台,素质教育被正式提上高校人才培养系统工程的议事日程,并成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中的重要战略选择,而随着素质教育在全国高校的开展,“通识教育”的理念与实践也同时引起越来越多的大学和高等教育工作者的关注,但由于高校对通识教育缺乏深刻认识,看不到它的内在价值取向,致使通识教育的实践被演化成迫于政策压力或者为了迎合教育改革大趋势而不得不为的举措,多数大学所实施的通识教育不过是专业教育的点缀或装饰。

   



  三、通识教育理念的核心——完整的生命

  通识教育理念的明晰是更好地开展通识教育实践的基础和前提。在此笔者提出将生命教育的理念整合进大学通识教育,明确其教育应以生命教育的意旨为核心,并以生命教育的整体思维理念统筹通识课程。之所以提出将生命教育作为通识教育的理念核心,是因为教育作为一种培养人的活动,人的问题是教育学永恒、根本的课题,人是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因此教育学必须认识人、研究人,没有对人的深刻认识,教育活动就无从下手。里博尔就此曾说过这样一句非常经典的话:“倘若要问某人‘什么是教育’,也就等于问他‘什么是人’。”教育的过程也就是人的生命质量不断全面提升的过程。真正意义上的好的教育,应该把对人本身的观照摆在第一位,关注人的生命,关注生命质量的提升并把人受教育好坏与生命的质量紧密联系起来。人通过接受教育学会思考、感觉和行为方式,发展人格与自我,接受社会的价值观念、文化习俗和行为准则,实现“生物人”向“社会人”的转化,从而有效地适应社会,参与实践,实现自身的发展,生命境界的提升。陶行知倡导的“生活教育”,“为了生活而教育”、“依据生活而教育”、“培养活生生的人,有行动能力、思考能力和创造力的人”和潘光旦先生主张的“教育的理想是在发展整个的人格”都道出了教育的根本宗旨,即教育绝非单纯的文化传递,教育必须对人的一生的发展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
  使教育饱含生命概念,这是教育本质的回归。大学通识教育体现着教育的本真,理应以生命教育的意旨为核心。“生命教育是一种寻求以人的生命本体为基础,以尊重人生命的尊严和价值为前提,以对人生命的整体性、和谐性发展为目的的教育。”生命教育是一种全人培养的教育,这种价值取向必然突破“单向度的人”的局限,是真正以人为本的教育,这正暗合了通识教育的目的。因此,将生命教育的理念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学首页 | 原创论文 | 计算机原创
版权所有 网学网 [Myeducs.cn] 您电脑的分辨率是 像素
Copyright 2008-2020 myeducs.Cn www.myeducs.Cn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09003080号 常年法律顾问:王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