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发展及变化,历史变迁和社会变化等在大学生的价值观上也有所体现,因此,在认同大学生主流价值观的同时,也表现出其多样性。调查结果表明,在回答“最重要的是思想政治素质”这个问题时,仍有近1/5的学生对其说“不”,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2.教育形式单一
首先是教学手段陈旧。目前,有相当数量的高校教师,不是按教学任务、教学对象和时代背景等的需要,灵活高效地借助多媒体、网络等现代教学手段进行教学,许多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很好地适应时代的节奏,更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其次是单一的信息传输。“我说你听”、“我教你做”等单向传递信息的教学形式在高校仍普遍存在并且仍很盛行,而那些倍受学生欢迎的以学生为主体、平等民主的双向交流、讨论等形式仍被置于角落,仅停留在理论上,缺乏必要的实践教学。
3.内容脱离实际
高校学生思政教材的内容明显缺乏时代感和针对性。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各门课程又有着严重的内容重叠或交叉重复,还与中小学相关品德课或思想课程之间有着低水平重复现象,这些落后的陈旧的重复性内容,极大削弱了学生学习思政理论课的积极性和热情。调查结果表明,约有3/5的大学生认为思政课中的人生观教育“大道理讲得多,不能解决实际问题”。还有许多高校思政教育的内容,仅停留在“不接触实践,多宣传说服教育”的理论层面,更新不及时,也没有说服力,更没有针对性地就学生的困惑和热点等问题加以引导及解决。因此,高校思政教育内容需要加大改革。
三、实现高校学生思政工作实效性的途径
1.更新教育理念,紧扣时代节拍
首先,要树立以人为本的职业道德。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加强高校学生思政工作,以适应当前高校扩招和市场经济新发展的新形势、新情况和新问题。更新教育理念就要“以生为本”,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地位。这种强调大学生在教育教学中的“人本”思想,是高校思政理论和现代教育实践创新的重要成果,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这为当前高校学生思政工作指明了方向。
其次,要树立改革创新的工作理念。现阶段,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快速发展,中国也已经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高校教育改革与发展也跨入新起点,所有这些,都对高校学生的思想和认识有着重大影响。因此,如何教育和引导大学生,尤其是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坚定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信念,如何增强其鉴别能力和大力宣扬教育主旋律,是当前高校学生思政工作面临的新挑战和新课题。只有在实践中不断研究新情况,新问题,切实转变观念的前提下,才能创新工作方法,切实加强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
再次,要倡导大学生和谐成才观。培养和谐的大学生,应成为高校思政教育的主要目标之一。要做到这一点,在实施思政教育过程中必须倡导和谐成才的人才观。具体表现为:让高校学生成为“热爱祖国、追求真理的人;善于创新、理想远大的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视觉开阔、胸怀远大的人;知行统一,脚踏实地的人”等,这是高校学生成才的总目标,为高校大学生确立了正确、健康、和谐成才观。
2.更新工作机制,切合学生实际
一是构建一元化体制。高校要将大学生思政工作摆在学校各项工作的首要地位。一方面,高校政工部门要首当其冲,做好份内工作,其他部门相互协助,形成全校齐抓共管的思政工作运行机制;另一方面,加强大学生思政工作队伍建设的凝聚力,逐步达到点线结合、线面相联,层层负责的“一元化”工作格局;再者,思政工作要统一在高校党委的领导之下,并与学生工作部门和共青团组织等部门协同配合,最终形成“大政工”的工作格局。
二是建立双向互动机制。如上好高校思政理论、形势与政策教育等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