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听力理解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只有采取针对性的学习策略才能提高听力理解能力。本文分析了图式理论和听力理解的关系,对大学生英语听力自主学习提出了一些可行的方法和策略。学习者应该积极主动地拓宽自己的视野,加大背景知识的输入,丰富自己的图式知识,提高听力理解能力。
论文关键词:图式理论;听力理解;英语听力自主学习
一、引言
众所周知,我国学生在进入大学以前学习英语的时间平均达到六、七年,但是听力能力却很不理想,再加之我国现行的英语高考中取消了听力考试,以应试为导向的高中英语教学忽视了听力教学的重要性。因此很多同学无法达到大学英语教学对其英语听力能力的要求。听力能力是英语学习中的一项重要能力,而且其重要性在逐年增加。尤其是在新的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中听力理解部分占到总分的35%,而且目前正在改革的机试中听力的比例要更高。但是,我国大学英语听力课时平均一周一个课时,学生能在课堂上学习听力的时间是少之又少。同时,听力学习也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牵扯到多方面的知识,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学科。由于课堂教学的局限性,学生不可能只通过有限的课堂教学来提高听力理解的能力。听力能力的提高要依靠学习者课下自主学习的开展。因此,如何实现大学生英语听力自主学习以及具体的学习方法和策略成为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图式理论
关于图式的研究最早始于德国著名哲学家康德,他于1781年提出“图式”这一哲学概念。他认为先验的图式就是“已有的知识”,新的概念只有同人们已有的知识建立关系,才会变得有意义。1932年,英国心理学家巴特利特在《记忆》这本书中首次提出了图式理论(Schemata Theory)。他认为“图式指过去反应或过去经验的主动组织作用,它不仅是个别成分一个接一个作用起来,而且使之组织成一个统一的整体(mass)。以各种类型或方式传入的刺激,在图式中被结合在一起,建立起一种积极的、有组织的场景。”现代图式理论的提出者是Carrell,他认为图式是一种听者或读者用来理解篇章的抽象的知识结构。Widdowson指出任何语篇都有两个层面,即语篇本身层面和图示层面。语篇层面包括听者或读者的语言知识,图示层面则包括语篇及背景知识。语言学家Brown和Yule将图式定义为可以激活的理解篇章的知识结构。
图式理论强调新旧知识之间的交互作用,是相互关联的知识结构的完整信息系统,强调知识网络的重要性。图式理论认为,在处理新信息的时候,认为首先要将获得的信息和大脑内已存的信息(或概念)即背景知识联系起来,调用大脑中的已知信息对输入的信息进行解码和编码。输入信息必须与大脑内的图式相吻合,才能完成信息处理的系列过程——理解过程。
三、图式理论与听力理解的关系
听力理解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听者把大脑接收到的语言符号进行语言解码,是一个积极主动的过程。Anderson(1985)把听力理解的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即感知(perception),解析(parsing)和运用(utilization)。在听的阶段,听者首先会把所听到的内容暂时保存在短时记忆中(short-term memory),这是一个感知的阶段,然后采取一定的策略对输入的信息作出判断,将关键词和短语输入长时记忆(long-term memory)中。在解析和运用阶段,听者将以词和信息为单位,将获得的新信息和大脑中存贮的原有图式进行联系,当输入与原有图式相匹配时,理解就产生了。图式理论认为听者对信息处理有两种方式:“自下而上”(bottom-up),“自上而下”(up-down)。“自下而上”强调首先关注单词,词组等细节性的语音信息,然后再上升到句子和篇章的理解和把握,这个过程要求听者要具有必备的语音,构词法和句法等方面的知识;而“自上而下”则强调先从把握篇章的整体入手,然后再关注到单词、词组等具体细节。这一过程要求具备相应的文化背景知识,以及对文章结构方面的知识,才能对所听到的信息进行比较、整合、预测、验证,最终理解所听到的内容。
听者的图式知识主要包含三个方面:(一)语言图式,指听者已掌握的语言知识,如语音、词汇,语法等;(二)内容图式,指关于所听材料的背景知识。听者的背景知识越丰富,大脑中所存贮的图式就越多,这样在理解和分析新篇章时就越容易,越快;(三)形式图式,指篇章、修辞等知识。系统功能语言学家Halliday曾指出,特定体裁的语篇中的语境变量组成了其自身特定的整体语篇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