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近年来,高校毕业生的毕业设计工作、实习和就业出现脱节,矛盾越来越突出,分析目前这三者存在的情况,并提出构建就业和谐模式的措施以及达到的目标。
论文关键词:就业;毕业设计;实习;和谐模式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和谐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哲学范畴,逐渐走向管理学、教育学、生态学、经济学等领域。那么本文中所指的就业和谐是围绕就业相关的毕业设计和毕业实习及工作有效地结合起来,三者统筹安排,不再出现分裂和脱节。那么这三者能否衔接起来呢?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充分发挥和谐理论的指导作用,构建起和谐的就业模式。
一、目前的情况分析
目前高校的毕业设计、实习和就业工作出现断裂和脱节,效果不好,成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软肋,理所当然影响就业质量。
1.毕业设计难
毕业设计是综合检验大学生在大学期间学习质量的一个重要训练环节,是大学生将前期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的一个过程。近年来,由于学校扩招,学生人数猛增,而专业老师数量不够,导致一名老师带多名学生。另外老师还要上课,还有科研,精力不够,从而导致了学生的毕业设计无人问津,而学生又忙于找工作,对自己毕业设计不太重视,从而影响了毕业设计的质量。
2.实习难
根据教学计划的安排,学生在大四第一学期有两周的生产实习,一般都是以参观实习为主,这种形式不深入,走马观花,停留在表面,而且时间短,实习效率不高,结果不理想。而且校外实习基地少,不能满足毕业实习的要求,对学校的教学工作、人才培养质量带来极大地影响。
3.就业难
2011年中国就业形势依然相当严峻,今年高校毕业生将达660万人,僧多粥少,劳动力供大于求的总量性矛盾比较突出。 “十二五”时期应届毕业生年平均规模将达到近700万人。就业压力的增大,使得毕业生不得不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择业。
高校越来越意识到毕业设计、实习、就业三者存在的问题,也正想方设法在改进,因此,一种将学生的毕业设计、实习和就业工作安排一起的和谐创新模式在高校开展起来,科学地安排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等教学环节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为学生就业打下良好基础。
二、构建和谐就业模式的六种具体措施
1.大力拓展校外实习和就业基地建设,使毕业实习成为毕业生就业的纽带
现在高校应届毕业生存在的普遍问题是:在专业上,虽然在学校经过了系统的理论学习和实验,但没有真正投入实践得到检验。因此高等学校要培养高质量、高技能的实用性人才,必须建立产学研相结合、广泛且稳固的校外实习基地,调整教学计划,围绕实践教学环节,理顺课程体系,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校企共建实习基地,强调建立双方“平等、互利、互信”的合作关系,特别是校方根据不同的专业方向有目的地选择几个固定的公司作为实习基地。在大四实习期间,若双方满意并且有意向,就签订就业协议。校外实习基地可以使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既可以检验学生所掌握的专业知识水平,又可以增强其实践经验,还能锻炼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同时可以保证毕业设计的时间,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毕业生就业与毕业设计时间冲突的问题。
2.从企业引进实际课题,师生联合研究与设计,培养实际应用能力
组织教师深入企业,调研企业的科研需求,解决企业的实际课题,把这些课题作为毕业设计课题,带领学生一起研究。相对来说,这种形式要求学生的理论水平较高,基础知识要牢固,思维要活跃。这种从企业引进的“实战型”毕业设计课题,既能为企业服务,又能接受生产实际的检验,学生可以在这种真正的实战中得到锻炼,教师也提高了知识应用能力,师生均获利。同时可以聘请企业的资深专家做兼职的毕业设计指导老师,这样可以提高毕业设计总体水平,丰富实习内容,强化学生的专业能力和科研能力,为学生就业提供了有效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