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网学 原创论文 原创专题 网站设计 最新系统 原创论文 论文降重 发表论文 论文发表 UI设计定制 论文答辩PPT格式排版 期刊发表 论文专题
返回网学首页
网学原创论文
最新论文 推荐专题 热门论文 论文专题
当前位置: 网学 > 设计资源 > 参考免费 > 正文

试论在素质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论文降重修改服务、格式排版等 获取论文 论文降重及排版 论文发表 相关服务

  [论文关键词]素质教育 应试教育 培养 创新精神

  [论文摘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科学技术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原动力,而教育是教学发展的主渠道,课堂教学是教育的主阵地。我们要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实行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
  1.引言
  2007年10月15日,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所作的“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国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的报告中号召全国人民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并指出:“实践永无止境,创新永无止境”,然而要实现这一宏伟的目标,需要各行各业的创新,需要各行各业的劳动者特别是他们中的领军人物自主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能力的提高,而事实说明在实现这一宏伟目标的进程中,教育始终肩负着培养人才的重任。因此,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现使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为造就新易带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领军人物奠基,将成为未来社会中学教育改革的重大课题。
  2.素质教育的必要性
  2.1素质教育是顺应时代要求和世界教育发展趋势
  邓小平同志曾经说过:“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就是说,科学技术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原动力,而教育是教学发展的主渠道,课堂教学是教育的主阵地。而当前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呼唤着教育为之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面向2l世纪,我们要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实行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所谓可持续发展,是指经济,社会的发展必须同资源开发利用和环境保护相协调,在满足当代人需要的同时,不危及后代人满足需要的发展模式。发展是硬道理,但发展必须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即由粗放经营转为集约经营,由对资源的掠夺性开发转为可持续发展的轨道。所以,发展教育,提高全体国民的综合素质,是根本的根本。而我们劳动力素质和科技创新能力不高,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和国际竞争能力增强的一个主要因素。
  2.2应试教育机制的不合理性
  多年来,我国以“应试教育”为导向的教育机制,“应试教育”把应试作为唯一或主要的教育目标,学校整个工作围绕着高考和各级统考,会考指挥棒转,管理目标相当普遍地带有急功近利,倾向评价教师教学质量的唯一标准是分数、升学率,全部教育就是为考分,教育研究变成了应考研究,严重阻碍个性发展,扼杀创造力,并且在应试教育模式中,教育目标狭隘,教育手段单一。学校成为按一个模子改选人的“教育机器”。人的上性发展未能受到应有的重视,对培养和丰富学生的个性十分不利。致使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较差,学习方式单一、被动,学习的情感体验消极等。严重影响了人才培养、劳动者素质提高。从而阻碍了教育自身的改革和发展,进而使教育难以适应我国现代化建设对各级各类人才的需求。这既有违于我国教育正确主张,也对我国现代化建设产生了消极影响。使我国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严重脱离世界教育发展的潮流和趋势,因而改革教育机制已是势在必得的。
  3.素质教育中培养创新精神的必要性
  3.1培养创新精神的内涵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就是要培养学生敢想、敢说、敢做、敢争论的精神和创新欲望;学会创造地思维,即发散思维,克服定势思维,遇到障碍时能及时转换思考角度、联想与直觉思维等;能解答一些开放性问题,会发现和扩展一些比较容易的数学知识,能产生一些新颖、独特的解法等。它表现为既标新立异,又实事求是;既有广泛兴趣,又能全神贯注、坚持不懈;既敢于冒险,勇于挑战,有强烈的为追求真理、坚持真理的献身精神,又能把宝贵科学精神和丰富的人文关怀和谐地结合起。

   


  3.2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是世界发展的必然产物。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不竭的动力,是一个民族、一个社会富有生机与活力的条件,也是一个民族、一个社会文明发展水平的标志,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人类近30年来所积累的科学知识,占有史来积累的知识总量的90%英国技术预测专家詹姆斯-马丁的测算表明,人类的知识在19世纪每年增加一倍,而近十年大约每3年增加一倍。面对知识“爆炸”式的增长速度,如果仍囿于传统的靠死记硬背掌握知识的方法,再聪明的人也跟不上知识发展的步伐;至关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获取知识和信息的能力,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必须建立以创新意识,创新精神为核心的教育体系和人才培养机制,彻底革除扼杀学生创造性发展的现行教育的种种弊端,建立适应知识经济和未来需要的全新教学体系和课程结构;以学生为主体,引导教师和学生在提高创造能力上下功夫,把学生从死记硬背、题海战术、无休止不问断的考试中解放出来,让他们的创造性得到充分发展,才能为在世界尖端技术和高新技术产业中占有一席之地提供人才保障。
  4.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方法
  4.1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造精神,必须转变我们教师的教育观念。
  教师应首先更新教学观念,从传统的应试教育的圈子跳出来,具备明晰而深刻的创新教学理念。传统的教育观的基本特点是以知识的传授为中心,过分强调了老师的作用,而新的教育要在教学过程中要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线为主线,思维为核心”的教学思想,尊重学生的人格及创造精神,把教学的重心和立足点转移到引导学生主动积极的“学”上来,引导学生想学、会学、善学。
  4.2教师应该改进教学方法
  变灌输方式为主动探索式,变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努力创设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发展的教学氛围,运用有利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的教学方法,为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创造条件。传统教育中“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显然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只有通过发现式、启发式、讨论式等先进种最优的教学方法,综合加以运用,这就要求我们既要有改革创新精神,又要着眼于实际效果。
  4.3教师要营造和谐氛围,创设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教学氛围
  教师要营造和谐氛围,使学生参与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要创设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教学氛围,而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有利于解放学生思想,活跃学生思维,使其创新精神得以发挥。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保护每一个学生的独创精神,哪怕是微不足道的见解。例如著名特级教师吴正宪教师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叫学生折出一个二分之一,可有两个学生折出了四分之一,这时吴老师就问学生,对这件事你们怎么看?大多同学都持反对意见,可吴老师却评价说:“你们真有创造力。”简单的一句话,体现了吴老师对学生的宽容,也体现了吴老师尊重学生,允许学生的“不听话”。到了课的最后,吴老师又说:“老师教出了一个二分之一,你们却创造出这么多的分数,首先该感谢谁呀?”自然而然,两个“不听话”的孩子就成了这节课上的英雄,这个教学环节就成了吴老师的亮点。
  因此,我认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取得明显成效的,它是一个系统过程,在教学中必须循序渐进,长期坚持,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取长补短。只有这样才会取得预期的成果。
  参考文献:
   吕相军 浅析素质教育[J]. 中国基础教育研究 2009年3月第3期,第5卷21页
   艾修亮 郑长新 从人的可持续发展看应试教育的弊端[N] 山东教育学院学报 2000年第6期 84-85页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学首页 | 原创论文 | 计算机原创
版权所有 网学网 [Myeducs.cn] 您电脑的分辨率是 像素
Copyright 2008-2020 myeducs.Cn www.myeducs.Cn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09003080号 常年法律顾问:王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