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职业技能大赛对职业教育的引领导向功能主要有:引领职业教育观念、培养模式、专业课程设置、课程内容与课程结构的转变,引领“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提升职教的社会美誉度与公众职业教育观念,增强社会各界与职业教育深度合作,引领学生评价标准的改革,拓展企业招聘方式。
论文关键词:全国职业技能大赛;职业教育;引领导向;功能
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以下称技能大赛)作为我国职业教育的重大制度设计与创新,自2008年始已经连续举办了多届,在国内外产生积极影响,对职业教育的引领导向作用日益显著。概括而言,技能大赛主要影响表现在教育观念、办学体制机制、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建设、教学内容设定、教学手段及教学方法优选、教学配套管理、技能训练与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与学生评价方案等方面,其影响的价值取向是有利职业教育的改革指向培养社会需要的高技能、高素质人才的目标。同时,技能大赛整合了社会资源,提升职教认可度,对学生的竞争意识等都具有正向促进作用。
一、引领职业教育观念的转变
在一定意义上说,职业教育观念的转变是更为重要的,是带有根本性,因为在正确的理念下,可以创造更多的模式。大赛项目的设计都贯彻了高素质、高技能的培养目标,体现了“工作任务导向,真实任务驱动”等教学理念。职业技能大赛的竞赛项目都是来自企业生产或服务一线实际问题,竞赛项目命题以现代前沿技术为基础、以行业企业专家为主体;竞赛裁判与成绩评定也都是由双师型行企专家组成;竞赛项目主要考查企业用人的核心标准,即高超的专业综合技能水平、计划组织能力、工程实施能力、交流沟通能力、协调应变能力、职业素养、安全意识等综合能力。
这些给职业教育的启示是多方面的。其一,职业教育培养目标既要掌握专业知识、掌握一些常规的专业技能,还要强调专业技术综合应用,更要突出与职业素养相关的核心职业能力的培养。其二,教学过程的本质是在教师、学生与教学情境中学生主动的建构过程,教师在职业教育中,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手段去尽可能地发现确立新问题、尝试解决这些问题,逐渐适应职业岗位,完成任务,使职业技能达到内化和固化,进而完善职业素养的过程,引导学生及时反思活动过程,并对其结果进行总结评价等。作为是学习主体的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不断巩固、强化职业技能。其三,由学科知识本位应向职业能力本位转变是高职教育的价值取向。比较而言,普通高等教育的核心要素在于知识结构的完整性和学科知识系统性,其培养目标为使学生具有深厚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较强的科学研究与创造潜力。高职教育兼有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双重使命,又必须突出职业教育的特色。职业教育的专业教学是一种院校与社会、知识与技能、内潜与外显等横向为主的模块式教学体系,其培养目标的核心要素是以职业岗位需要的专项性、操作性技能为依据,以培养学生具有专深的岗位业务知识、娴熟扎实的职业技能及较强的技术技能再现能力。
技能大赛也印证并传达了新职业主义观念的信号。早在20 世纪斯尼登提出的“社会效率主义”职业能力开发理论已成为传统的技能培养模式,该理论在宏观上强调,职业能力开发应与时俱进,适应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的需要,在微观上应该遵照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制定技能培训目标、设计培训程序,从而使能力开发训练具有可操作性。实践证明,社会效率主义能力开发对具有确定性、重复性、可分解性的职业技能是合理的。随着劳动生产组织方式变革和技术发展,带来的行业的拓展更新,导致工作性质的变革,这一理论尚需完善。按照新职业主义的观点,职业能力开发既要训练人的机械性的技艺,更要为个体未来适应社会发展变化不断提高生活质量孕育潜能;职业能力开发不仅是针对某一项具体工作进行的培训,而是“工作过程导向”的培养与教育,其任务是在个体和其未来的职业之间连续地补给营养。职业能力培养的核心之一,是让学习者获得应对变化不断学习他们未来职业生涯中需要的、共同的核心能力,即综合职业能力。
二、引领培养模式的转变
一般而言,在技能大赛取得优秀成绩的学生一定受到企业与社会的热烈欢迎,这是因为他们适应了企业与社会的人才需求,而优秀成绩取得一定是建立在职业教学中获得良好教育与参赛前的训练的基础上。在竞赛中能够很好地发挥专业综合技能与核心职业技能,表明其在学习与训练中一定贯彻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理念。
而这从“教育成果”进一步坚定了教育者“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理念。可以推断,在实践层面,一定会引领在这种理念下实行与探索各种具体教学模式,其中已有的具体教学模式包括订单式培养模式、工学交替培养模式、顶岗实习培养模式、教学做一体培养模式等。这些模式在一定意义上都是对专业设置与企业需求相协调,技能训练与岗位要求相协调,培养目标与用人标准相协调的不同应答。
另外,大赛培训模式像酵母启发人们创造更多的技能培养模式。作为竞赛培训,核心要素是团队精良、强度高、突出技能的培养,由此可以培养专业技诸多方面的尖子。这个事实将有利于引导职业教师结合具体的教学情境,引入大赛培训模式的要素,从而创造出更丰富的培训模式。
三、引领专业课程设置、课程内容与课程结构的转变
传统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常划分为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专业选修课程之分;或公共理论课程、公共实践课程、专业理论课程、专业实践课程等。在技能大赛的每个项目中,都不是一门课程、一个教师可以承担的,往往是多方面的协作配合。这样,大赛倡导的“工作任务导向,真实任务驱动”和“工学结合”等理念,必将成为各高职院校今后课程改革的方向。
就专业技能的角度,技能大赛一般能提示哪些知识是最重要、哪些是相对不太重要的,哪些是教学中忽略的但又是很重要的知识或技能等等,这些无疑对专业课程设置、课程内容与课程结构的调整产生积极影响。
在课程导向上,引发由教学专家向消费者需求转变。可以看到,每届技能大赛都紧密围绕我国行业的实际发展状况设置竞赛项目,大赛项目逐年增加,涵盖面愈来愈广,与产业、企业的衔接愈加紧密。这样的大赛项目导引了职业教育课程重心、技能要素。另一方面,每届技能大赛,都能引来大量企业或社会机构前来挖掘人力资源,他们的取向直接标志着一个现实与未来人才市场的走势。高职院校的生存与发展要追随市场的导向,在专业设置、课程改革的时候要对市场有敏锐的洞察力,紧紧抓住市场的脉搏,按市场需求培养人才。因此大赛使职业教育有利于瞄准市场,获取信息,向行业需求转变,改变学科型教学专家设计的传统单一学科课程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