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解决了专职教师缺乏实践经验的不足,又满足了生产单位全员培训的要求,实现了共赢。可见,专职教师完全可以胜任职后培训的工作,只要有一个明确的定位,与现场开展紧密的合作,通过以兼带专、精品课程提升等,就能大大减小现场直接经验不足的弱势,突出专职教师作为专业信息传播平台的优势。
三、生产培训工作对实训基地建设的要求 实训是开展生产技能培训的主要形式,因此,必须建立配套的实训基地。如何建设实训基地,建设怎样的实训基地,是一个核心课题。
实训基地与教材课件题库等课程资源一样,是为课程实施服务的,而生产技能培训的课程是基于岗位能力要求的。因此,建设实训基地,首先要明确培训对象及其要求,围绕课程实施的要求,提出实训基地的建设要求。这样才不至于出现实训基地建成后才发现一些基本的培训功能都未考虑。其次,实训设施,不是现场设备的简单复制,不仅要“形似”,更要“神似”。现场设备五花八门,实训设施则要突出通用性的特点,并兼顾个性化的需求,同时,要能模拟现场不易再现的各类故障及其排查等功能。第三,省公司和基层单位层面的实训基地建设应各有侧重,这与省公司层面的培训定位一致,基础性、简单技能的训练应在基层单位实施;省公司建设强化、提高型的实训设施以及小工种但投资大的项目。
培训是紧跟现场,还是要适度超前?实训基地的建设有一定的周期,而电网的发展则日新月异,因此,实训基地的建设应本着“立足当前,适度超前;总体规划,分期实施”的原则。
以福建电力有限公司培训中心集控所仿真实训室的建设为例,在集控所仿真系统的设计初期,就对全省的电网进行模拟,并在虚拟电网上安装仿真集控所。随着实训室的建设扩大,在虚拟电网上安装的集控所数量不断增多,日常培训根据变电运行人员培训的需要选择不同的单站进行。到福建电力正式推行“调控一体”运行模式时,培训中心立即将现有的集控所仿真系统进行组装和整合,开发出“调控一体”仿真培训系统,与生产同步实施了地区调控中心监控员的培训工作。此项培训工作的及时开展,受益于实训系统的总体规划和超前设计。
四、小结
综上所述,要进一步做好生产技能培训工作,加大公司系统人才资源的开发力度,建立“培训、评价、使用、待遇、职业发展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机制是基础;对省公司和基层单位培训分工的合理定位是关键;师资队伍和实训基地则是两大重要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