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达的感情可以在网络上直白倾诉。在工作中,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的这些特点,通过开放式、多渠道的网络心理教育干预大学生的网络行为,纠正大学生不健康的网络认识和网络理念,最大限度消除网络不健康信息对大学生心理造成的危害,使大学生能够正确自我评价,正确应对和调适生活中的压力,正常地工作、学习并为社会作贡献,让互联网真正成为大学生心理教育与高校思想道德教育的有效阵地。
5.把握导向,着力引导
互联网的发展速度让人难以想象,青年大学生对于网络的热衷程度也让人感叹不已。然而,网络在带给大学生知识和信息的同时,也带来了很多负面影响。网络欺诈、网络犯罪层出不穷,诚信人格成为一种奢侈品。网络信息资源良莠不齐,很多“黑色”、“灰色”、“黄色”信息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产生了恶劣的负面影响,甚至误导大学生走上犯罪道路。因此,弘扬网络主旋律,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导网络文化建设的舆论导向已成为高校网络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高校应该通过网络媒体引导大学生明做人之“道”,遵做人之“德”,做“栋梁之材”;引导大学生感受“大爱”的力量,用“自爱爱人”陶冶性情,感染心灵,用“自敬敬人”奋发有为,唤起大学生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引导大学生博览群书、博学多思,广种薄收,厚积薄发;引导大学生关注人类本身,寻求生活的乐趣和美好,树立高尚的情操和趣味,养成高雅气质,培养有益身心的兴趣爱好;引导大学生求真务实,耻恶向善唯美,自觉抵御不良信息的攻击。通过网络把民族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完美融合,使大学生深刻认识到,现代社会仅仅学习专业方面知识是不够的,必须提升人文素养,把自己培养成为兼具深厚文化底蕴、良好修养、创造性思维、广博知识视野和扎实专业知识与技能的新人类。
总之,引导大学生正确利用网络,要疏堵结合,标本兼治,多管齐下,综合治理,既要依靠耐心细致的教育与引导,也要靠科学有序的严格管理。既要教育大学生思想慎独和行为自律,更要靠他律完善自身和切实维护高校的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