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外贸人才需求的总量不断上升,需求的人才层次不断升高,对对外贸易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外贸易人才除了要具备一些基本的素质外,还必须具备健全的人格,具有驾轻就熟的国际交往能力以及创新精神。为适应这一要求,必须加强专业教育的国际性和开放性,采取多种形式改进办学方式,大力提高教师素质,对学科建设具有全面性的了解和把握,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灵活采用各种教学方式。
论文关键词:经济知识化;国际贸易;素质培养
2012年,我国入世已经进入了第十一个年头,我国经济全面较快发展,已经全面融入世界经济。在这个发展的过程中,对外贸易人才的短缺是我国遇到的一个较大瓶颈,这是决定我国经济未来发展速度的关键问题之一。有数据显示,入世10年来我国对外贸易人才的缺口至少在100万以上。此外,现有的国内对外贸易人才的素质也远远低于经济知识化和全球化的要求。因此,高等院校如何培养时代需要的高素质对外贸易人才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对外贸易人才应具备的素质
从根本上说,市场经济专业人才的素质取决于市场的需求。目前,对外贸易人才的就业渠道较宽,包括国有外贸企业、生产自营企业和外资企业三条渠道。同时对对外贸易人才的要求在不断提高,对对外贸易人才的素质要求也与以往有很大的不同。
国有外贸公司在巩固传统的进出口贸易的同时,还积极扩大经营范围,寻求新的业务和经济增长点。一大批跨行业跨地区的集团式公司纷纷崛起,业务范围涉及金融、保险、钢铁、化工、纺织、机械、运输、餐饮、电子、信息等诸多领域,甚至组建了上市公司。虽然,其对外名称还是原来的进出口公司或集团,但经营范围早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进出口贸易了。随着经营范围和经营方式的转变,企业对对外贸易人才的知识结构的要求也有了很大提高,仅仅懂得进出口贸易的一般程序和一门外语是远远不够的,它更需要大批掌握多门学科知识的复合型人才。
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进入中国,这为对外贸易人才提供了更多的机遇和发展空间,但跨国公司的门槛是很不容易跨的。据许多外企老板反映,应聘的高学历人才中符合他们要求的很少。调查显示,外资企业希望应聘人才具有的特征是:较好的专业知识与外语能力结合;必要的经验和眼光;无偏向观察问题和贯彻到底的能力;对本土市场的把握和较广的社会关系;合作精神、职业道德水准、守时高效的工作作风。
现代的经济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反过来,要适应竞争,一个人也应有相应的健全素质。一个合格的对外贸易人才应具备以下三种最根本的素质:应具有创新精神,具有终身学习能力,即创新型人才;具有较强的国际交往能力和跨文化的沟通能力,有较高的外语水平,对不同国家的文化、历史、哲学、政治、经济背景有较深入的了解,即“国际人”或国际型人才;具有健全的人格,善于与人共处。即通常所说的,不仅有很高的智商,还有很高的情商;既有创新能力,还有与人共处的能力,即团队型人才。素质教育,就是要培养具有以上素质的人,这也是对外贸易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
二、对外贸易专业学生素质培养的途径
国际性和开放性是体现大学一流化的基本特征。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大学的这种本质更加凸现出来。因此,从增强专业教育的国际性和开放性入手,提出对外贸易专业学生素质培养的新思路。
(一)采取多种形式改进办学方式
高等院校应该开展多种形式的中外合作办学,与国外一些大学全面开展合作。例如,互换教师,互换学生,互换教学计划和图书资料,互相承认学分,联合进行教学、科研和联合召开学术研讨会,实行联合培养、授予学位,开展学生暑期课程和文化之旅等活动。也可以采取多种形式把外贸专业的学生送到国外去,做短期交换生,也可以搞联合办学、联合授予学位。通过这些形式的合作,使教学、科研、学生培养和内部管理能尽快与国际规范接轨。同时还可聘任国内外专家任教或讲学,通过各种途径从国内外积极引进优秀人才。
(二)要大力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
学生的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素质。以人为本,建立一支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再好的教育理念和教改方案,都必须通过教师来付诸实施。因此,要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要造就千百万高素质的人才,只有借助具有较高素质,特别是具有现代教育思想和质量观念的教师的创造性活动,才能得以实现。因此,如何尽快提高教师的素质已成为当务之急。
可采取将本校内部教师定期轮训,派他们到国内外重点学校和科研机构深造,以掌握更多的高科技新知识。特别是应该把青年教师分期分批地送出去,帮助他们提高,既要留住他们又要培养他们;鼓励他们通过在职自学、考取博士或者出国进修,来更新知识结构,了解世界学术前沿动态,提高现有师资队伍素质。打破过去那种教师备一次课讲好多年,知识陈旧的现象,要求教师不断学习,汲取国内外新知识,不断进行知识更新,只有让学生学到并掌握世界上先进的知识,才能得到社会的认可,才能与国际接轨,同国外同行竞争。
(三)要对学科建设具有全面性的了解和把握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随着信息时代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在经济、管理和信息技术等方面出现了许多新兴应用学科,又不断淘汰了一些陈旧学科。因此,应对学科建设有一个全面性的了解和把握,对专业设置和课程内容的更新有一个前瞻性的把握。哪些是要发展的,哪些是要压缩的,哪些是要淘汰的,研究清楚与之相关的动态,不要把别人要压缩或者要淘汰的东西当成宝贝拿过来加以学习,要看到别人的不足和空白,想办法去弥补和赶超,这样才能站在前沿位置。在课程设置上要体现“厚”,即基础理论宽厚;“精”,即精选少开;“实”即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适应学生就业需要;“新”,即紧紧追赶学科的发展。各院校还可以根据办学特色和所属地域背景,开设一二门专业特色课程,以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第三,为提高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应选择部分课程开设双语教学,并使用英文原版教材。
(四)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经济全球化使我们和世界各国交往的范围不断扩大,活动不断增多,各种不同文化、不同信仰和不同道德规范的人群汇集在一起共同工作,很容易导致文化和道德等方面的冲突。因此,应加强综合素质的培养,重点应包括具有一定的思想、文化、专业和身心素质。思想素质中应突出职业道德;文化素质中应突出博学多才、视野开拓;专业素质中应突出应用能力及创新能力;身心素质应突出灵活的反应力、良好的控制力、较强的适应力;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教育学生正确认识经济全球化的利弊得失,维护国家利益,增强国家安全意识。把学生培养成既是国际人才又是爱国者的优秀人才。
(五)应采用各种灵活的教学方式
传统教学理论中关于知识、技能和能力的概念是含混不清的,以致在教学实际中出现知识教学和能力培养严重对立的现状。当代认知心理学理论家安德森(J.R.Anderson)提出广义的知识概念。他指出,知识分为两类:一类是陈述性知识,即个人有意识地提取线索,因而能直接陈述的知识。这类知识回答“是什么”的问题,一般通过记忆获得,也可称为记忆性或语义知识;另一类是程序性知识,即个人没有意识地提取线索,借助某种作业形式能推测其存在的知识。它主要用来解决“怎么办”的问题,是一套办事的操作步骤。在本质上,它们又可分为认知技能和动作技能。这里所说的“技能”,从广义知识观看,实际上是个体习得的一套程序性知识并按这套程序去办事的能力。上述两套知识的学习路径是不同的,而传统教学模式往往忽视了两者的区别,采用单一的教学方法,所以培养的学生大多只记住了陈述性知识,而缺乏程序性知识,亦即缺乏灵活运用的能力。为此,应推出目标导向的教学设计,根据不同的知识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并建立国际商务实习操作室以弥补教学的薄弱环节。它通过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和先进的交互网络系统,为学生创造一个理论联系实际的场所,使学生在一个仿真的、不断变化的国际市场环境中掌握一种学习方法和应变能力。同时,还应创造条件,加强校企联合,在企业建立实习基地,为学生增加社会实践机会。
点击下载系统:
http://www.myeducs.cn/chaxun/index.html?go=试析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对外贸易人才的专业素质培养&aa=%CB%D1%CB%F7%C2%DB%CE%C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