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仅要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更要重视大学生日常性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大学生日常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要取得实效,必须坚持“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必须坚持不断创新教育的载体,必须坚持不断优化教育的环境。
论文关键词: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实践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更要看到,在大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实践中,通过不同形式多种手段,开展针对大学生的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对于切实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同样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当前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出现新的特点,比如教育背景的开放性、教育理念的人本性、教育内容的多样性和层次性、教育载体的高科技化等。要想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良好育人效果,就要求高校能够充分认识和把握当前时代特点,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恰当选择教育方法,充分利用教育载体,坚持优化育人环境。
一、新形势下大学生的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坚持“以学生为本”的理念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体现在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中,就是要坚持“以学生为本”。这就要求在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者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尊重、理解、关心、帮助大学生。把大学生的成长成才作为日常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立足点和最终归宿。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和道德修养,这就决定了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充分实现大学生的主体参与。只有在工作中最大限度地体现“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才能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否则,思想政治教育就难以取得实际效果。
“以学生为本”在日常性思想政治教育中具体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方面,尊重了解关心大学生,重视大学生的内在需求。日常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者只有充分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和内在需求,进而通过大学生既喜闻乐见又乐于参与的各种教育渠道开展日常性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才能真正在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搭起沟通的桥梁,才能引起大学生的共鸣,才能有效引导大学生在参与活动中接受教育。因此,日常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者和组织者要善于与大学生沟通交流,要真正深入到学生中去,实现换位思考,了解大学生的所思所想。这是有效开展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前提和基础。否则,开展的活动可能只是为活动而活动,只是一些政绩工程,而不能达到实效。
另一方面,明确大学生在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体地位。伴随着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深入,高校管理者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都更深刻地认识到,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大学生处于主体地位,教师和管理者则处于主导地位。因此,对于大学生的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也必然是一个教师和学生管理者根据大学的内在需要,引导学生开展活动,通过学生的积极参与和切身体验,实现自我教育的过程。在这个自我教育过程中,学生能够实现角色的转换,能够主动形成严格自律、主动参与的意识,能够实现教学者和受教育者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的相互理解,学生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中所学习到的理论的理解将更加深刻,实现了学生“理论和实践”、“身与心”的全面教育。这种教
育效果是以前教师和学生管理者处于主体地位、学生处于被动接受地位这样的教育方式所不能达到的。
二、新形势下大学生的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坚持创新教育载体
社会迅速发展的背景下,大学生的交往方式、行为方式以及学习方式都有了深刻的变化。对于大学生的日常思想政治教育要想取得实效,就必须主动适应这种变化,充分利用各种新的条件和手段,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活动。
1.充分发挥网络载体在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随着网络对大